聚焦煙臺新職業品酒師趙成江一品人生真味再品江湖乾坤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28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云 通訊員 王學華 張鳳秀 攝影報道)一部《老酒館》風靡多少人,酒在人生中沉淀,越咂摸滋味越醇厚;人生在酒中沉淀,民族大義、氣節誠信、仁義堅韌、規矩底線、堅守擔當、尊嚴體面、德行品格、煙火氣人情味都借助著酒館這個舞臺演繹。恒邦酒業品酒師、技術副總經理趙成江的人生,也和酒有著扯不斷的關系,和劇中品一口酒就知道酒中少了殺氣而判斷出酒缸裂縫的老白一樣,趙成江的一口酒,品得出乾坤,品得出人生。
他的優秀打破了廠子里的“老規矩”,入廠9個月就擔任了技術科副科長
趙成江是即墨人,10歲就開始和做酒結緣。每逢夏天,趙成江大伯家就會用小麥做大曲。而到了秋天地瓜豐收的時候,大爺會煮上一大鍋地瓜,將夏天做好的大曲搓碎了和熟地瓜攪和到一起,放進大缸里發酵。“每年大伯都做一大缸地瓜酒,三四百斤”大爺做酒的環節中,趙成江最喜歡的莫過于壓榨部分,“先在盆子上放幾塊木板,把發酵好的地瓜裝在棉布袋里,扎上口,放到盆上面的木板上,兩頭拴上石頭墜壓。”發酵好的酒就一點點流進了下面的盆子里,趙成江喜歡這一環節,是因為他可以偷偷喝到酸酸甜甜的地瓜“水”。那個時候,趙成江還不知道這就是酒。
品鑒酒的能力,或許就在偷嘗地瓜酒中萌芽。1982年,趙成江離鄉到淄博商校求學,學的正是釀造專業。

兩年后,從淄博商校畢業后,趙成江就業到青島瑯琊臺酒廠,或許是因為他對酒的天賦,也或許是因為他的勤奮和鉆研,7月27日到廠子報到的趙成江,打破了實習期一年的“老規矩”,轉過年5月不止脫掉了“實習”的帽子,還擔任了技術科副科長。
趙成江開始逐步參與青島地區組織的技術層面的學習,也到洋河、雙溝、宋河酒廠、泰安泰山酒廠、曲阜酒廠去學習、交流,1984年,趙成江考上山東省第一屆評酒委員會評委,10月份被提拔為瑯琊臺酒廠的技術副總,1994年,趙成江考取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當時全國只有60多位評委,山東省只有7位。
結合著“舌尖上的感覺”調整著自家釀酒的工藝,逐步提高產品質量
世界上從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有天賦也不行。進入瑯琊臺酒廠后,趙成江一直堅持學習。白天他到車間里和工人們一起干活,一點不比別人惜力少干,到了晚上,同事去看電影、打撲克、約會的時間,他全部用在了學習技術上。十點、十一點、十二點……經常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他的燈光總是最后一個熄滅。一個月50多塊錢的工資,他大部分用來買了技術方面的書籍,有的書在青島買不到,他就托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工作的同學幫自己買了郵寄到廠子里。

瑯琊臺酒廠的書記看著這個孩子這么努力,非常欣賞,所以才會有打破“老規矩”的提拔。
1985年,趙成江和商校同學、在即墨黃酒廠工作的妻子結婚后,一直兩地分居,這也給了他繼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產品是不是好,得品,品了才知道差距在哪里。酒主要有兩大指標,一個是理化指標,一個是感官指標,感官指標就得依靠人來品。”為了鍛煉自己的“舌尖”,趙成江有意識讓自己多接觸酒,見到的酒都會品,不管去哪里都要買當地的酒,打開嘗嘗,區分口味的差別,結合著“舌尖上的感覺”調整著自家釀酒的工藝,逐步提高產品質量。“質量好不好,都體現在感官指標的口味上,通過味道的細微差別找出工藝上的問題,不斷改善工藝,提高質量提升口味。”1987年,瑯琊臺獲評山東省優質產品;1988年,瑯琊臺獲評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
探親恒邦酒業,為所有庫存酒建立起品質檔案
和牟平老白干結緣,還是退休的妻子牽的紅線。作為行業中有名的釀酒師、高級工程師,趙成江的妻子退休后被恒邦酒業聘請過來做技術研發。其時,趙成江正在四川做白酒。2016年6月份,趙成江到牟平探望妻子,閑不住的趙成江就幫妻子做了一件事——把庫里的產品挨個品嘗了一遍,根據品嘗的味道的差異給所有庫存酒做了一個品質檔案,記錄下各種酒的特點,適合調配成什么酒,比如陳香、曲香、濃香等,妻子可以根據他建立好的檔案來選擇勾兌,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和精力。
這份檔案,不止幫到了自己的妻子,也吸引了恒邦酒業及恒邦集團的領導們。春節前后,恒邦集團誠心邀請趙成江到煙臺交流,雙方相談甚歡。然后,趙成江成為恒邦酒業“品酒大掌門”。
挖掘老工藝,推出薯香瓜干酒系列酒,滿足“懷舊的胃”
趙成江的加入,讓前身是出產牟平老白干的牟平釀酒廠的恒邦酒業如虎添翼,早在2016年趙成江給恒邦酒業建立檔案后,恒邦酒業就根據這份檔案調整產品,不再需要依靠外購酒,完全自產,“外購酒質量不穩定,也不符合本地人的口味需求。”趙成江和妻子攜手從工藝管理上下功夫,出酒率從他初到恒邦酒業的32%,逐步上升,2018年達到42%,隨后又逐步達到了45%。
除了提升出酒率,趙成江還依靠自己“舌尖上的感覺”不斷提升著恒邦酒業出產酒的品質,經過市場調研和對老工藝的挖掘,同時考慮到老一輩人對瓜干酒老口味老味道的惦念,恒邦酒業恢復了加工瓜干酒的傳統老工藝,經過不斷的試生產,恒邦酒業自主研發了瓜干酒系列產品,利用優質的地瓜干所釀制的瓜干酒口感綿甜、清爽,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一經面市即廣受青睞,成為恒邦酒業的拳頭產品和主要創收產品。“這就類似于手搟面和機器加工的面條在人們心目中的不同地位。”恒邦酒業的瓜干系列酒讓很多人找到了老口味,滿足了“懷舊的胃”,市場占比越來越大。“我們做試驗時只有一個池子,如今擴大到50多個池子,薯香酒成為公司主打品牌,也是我們恒邦的獨創品牌,薯香瓜干酒的企業標準也是由恒邦制定的。”對此,趙成江頗感自豪。

在恒邦酒業,無論是發酵用的窖池,還是蒸酒的“大鍋”,都在告訴大家:在煙臺還有這樣一家傳承古法,用純糧食釀酒的企業。
走進恒邦酒業貯藏白酒的倉庫,擺放著大量儲存白酒的壇罐,每個壇罐上都標注著存酒的日期,有10年到30年不等,酒香在倉庫里悄悄四溢。嘗一口,醇香厚重,回味悠長,不,不,這味道里還微微透著些甘甜的氣息。
春薯香酒再現兒時的味道
煙臺地區有一種紅薯叫煙薯25,糖含量、膳食纖維高特別適應做紅薯黃酒,2020年初,在恒邦酒業董事長的提議下,趙成江和妻子開始實驗紅薯黃酒,趙成江根據兒時的記憶,他的妻子則結合在即墨黃酒廠工作的經驗,經過一年的探索實驗,到年底終于實驗成功了第一批春薯香酒,利用優質的煙薯25所釀制的春薯香酒薯香突出、入口圓順、酸甜協調,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一經面市即廣受青睞,
有了趙成江的“舌尖”,恒邦酒業的榮譽也紛至沓來。2019年榮獲齊魯白酒酒體設計優質獎榮譽稱號;52度薯香型瓜干酒2021年1月份參加山東省高端產品評比獲優質產品獎……
趙成江的“舌尖”成為酒品質的指南針、指明燈,為了保持“舌尖”的敏銳,趙成江也犧牲了很多生活情趣——不抽煙、不喝茶且不喝大酒,只能淺嘗。
希望將“舌尖上的技能”傳承給恒邦的年輕人
談及未來,趙成江的愿望都和“紅薯”有關。
“2019年,我們在昆崳山設立了恒邦酒業生態原漿洞藏基地。在天然無污染、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昆崳自然保護區店子水庫水源地設置了‘恒邦酒業地瓜種植基地’,為我們公司生產瓜干酒提供優質的原料。原料在提升,工藝也在調整,我們逐步提高著產品品質,爭取把薯香型白酒的企業標準逐步發展為行業標準,發揚光大,讓牟平薯香瓜干酒、春薯香酒成為本地的特色。”趙成江還希望能把自己“舌尖上的技能”傳承給恒邦的年輕人,讓匠心在釀酒工藝中得到延續,讓薯香永久飄香,讓企業持續穩定前行。自2016年到2020年趙成江共舉辦了3次品酒培訓班,其中兩位學員考出國家二級品酒師,一人考出國家三級品酒師,培訓班為各個環節的質量把控儲備人才。
“未來我們更會明確社會責任,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注重創新發展。”在趙成江的心里,薯香瓜干酒及春薯香酒儼然是自己的孩子,他希望它欣欣向榮、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