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塊錢點杯咖啡奶茶店追風搶戲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資料圖/IC
茶飲降價,咖啡來湊。
近日,茶顏悅色南京首店開業,買家排長龍、黃牛“天價”代購之外,這一網紅品牌最終落下一枚咖啡棋子。
從調整薪資、產品漲價到走出湖南拓土、上新咖啡,茶顏悅色擺脫頹勢的姿勢與一眾同行別無二致。近年來,越來越多茶飲企業盯上了咖啡生意。其中,奈雪精品咖啡系列8款產品單杯價格為15元至22元不等。喜茶5款咖啡產品數量不占多,但價格帶更低,單杯價格低至8元。
前有中國石油、中國郵政、同仁堂入局,后有茶飲企業扎堆進軍,對于大部分跨界企業來說,殺入咖啡這一行業絕不是只為了賣一杯飲料那么簡單。
“企業跨界布局咖啡時,看重的是自有連鎖網點,提供新的增值服務,帶給消費者新體驗,起到引流或者讓客戶停留更長時間的作用。吸引客戶、留住客戶就能產生更多生意機會,以及讓消費者體驗感更佳,提高用戶黏性。”品牌管理專家伍岱麒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低至4元/杯,奶茶店吆喝咖啡
低價正成為打開咖啡市場的一張王牌。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目前,主流茶飲品牌均已開啟賣咖啡模式,不同于星巴克30元 ,瑞幸普遍20元 ,茶飲品牌中單價大多不超過20元的咖啡為市場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奈雪咖啡系列產品單杯價格為15元至22元,喜茶咖啡則從8元至19元不等。相比之下,CoCo和蜜雪冰城同樣咖啡產品選擇不多,價格卻也更為親民。CoCo以拿鐵為主,單杯價格在12元至17元之間,加料可能超過20元,蜜雪冰城美式4元/杯,拿鐵6元/杯。
自營之外,設立子品牌或并購也成為快速擴張棋子——蜜雪冰城推出咖啡子品牌“幸運咖”,樂樂茶打造專業咖啡品牌“豆豆樂”,今年4月,書亦燒仙草入股“DOC咖啡”。追溯至去年7月,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完成A 輪過億元融資,由喜茶領投……
“轉戰咖啡市場是我們擁抱變化,也是自救的一種方式。” 茶顏悅色的鴛央咖啡媒體關系負責人羅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在大環境穩定向前的情況下,咖啡和茶作為功能性飲品有很大上升空間以及發展潛力。”
疫情之下,新茶飲行業出現增速階段性放緩,受主要原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影響,香飄飄、茶顏悅色等紛紛漲價,而喜茶、樂樂茶、奈雪等高端品牌則放低身段,打出“降價牌”。實際上,這本質上也是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真實寫照,頭部企業正急于打贏這場流量戰。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咖啡產品有成本定價、行情定價和定位定價三種方式,具體采取哪種定價方式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于奶茶企業而言,應該采用的是行情定價,咖啡和店內奶茶產品價格帶基本重合,體現了消費人群對價格的承受能力”。
“至于低價格帶會不會帶動更多的消費群體,理論上肯定會的。但是,不同企業的定位不同,所以也不能用價格這個單一因素判斷對消費群體的確切影響。”江瀚稱。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當前“茶咖”類產品逐漸成為奶茶店或者咖啡店柜臺上的主打之一,伴隨咖啡產品“奶茶化”和奶茶產品“咖啡化”,兩者邊界慢慢模糊,這或許也為企業未來在產品研發方面制造了更多可能性。
在伍岱麒看來,茶飲連鎖企業涉足咖啡有優勢明顯。一方面,連鎖管理經驗成熟,另一方面,產品(奶茶和咖啡)消費人群接近,在營銷和傳播上有共通點。此外,從業人員也是同一人群層次,企業有管理經驗。
不過,伍岱麒認為,這種跨界也有一定劣勢,“首先,這兩種產品相互有一定替代性,相當于自家企業的門店相互競爭;其次,畢竟是一個新領域,也需要做相關行業的學習,奶茶企業成功不代表咖啡賽道也能成功”。
引流利器,咖啡“基因”被激活
茶飲企業轉戰咖啡賽道“曲線出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郵政、同仁堂、華為、李寧等各行各業同樣重金布局涌入咖啡賽道。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稱,李寧雖然沒有做咖啡的直接經驗,但是在做大消費和連鎖零售業方面,與做咖啡產業相通。包括李寧、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仁堂等在內的龍頭企業之所以鐘情咖啡市場,一方面因為咖啡行業具有較強的成長性,另一方面,它們自身作為實體商業服務業,具備一定規模的網點優勢與消費場景,和咖啡業有著較高的契合度和協同性。因此,咖啡才成為這些企業跨界的香餑餑。
咖啡熱度已經升溫。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的咖啡相關企業超16萬家。從投融資情況來看,2013年以來,國內咖啡項目共獲得融資237次,披露總金額超兩百億。
從融資輪次上來看,咖啡品牌在國內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早期融資占比超70%,種子輪/天使輪、A輪以及B輪分別占34%、32%和7%。
江瀚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眾多企業選擇跨界咖啡,不僅僅因為這是一個增速很快的市場。“咖啡的確是一種能讓人上癮的飲品,大家對于咖啡的消費是不斷提升的,而且這種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有不斷蔓延的趨勢。”
在其看來,咖啡的外延已經被不斷擴張,大多數城市的咖啡市場中,人們對于咖啡的需求不僅僅是喝一杯,而是一種服務。此外,咖啡已成為線下場景吸引流量的利器。無論郵局、書店、加油站、藥店、服裝店,發展咖啡業務目的在于更好地吸引用戶來店內消費。
伍岱麒介紹分析國內咖啡賽道時稱,單從咖啡連鎖企業來看,已經形成了以星巴克、瑞幸等頭部品牌為主流,區域性品牌爭雄的競爭格局。其中,頭部品牌以一二線市場為主,逐漸下沉到三四線。當前,咖啡店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較低,人均消費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和Statista數據,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為861億元,預計2021年達到113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遠高于全球市場中個位數增速。
創業誘惑,30萬元投入半年回本?
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朱保舉,在上個創業項目被互聯網巨頭收購后,開啟了新的創業征程并瞄準咖啡。
朱保舉坦言,這一選擇與其是朝陽產業關系很大。“這是一個具有千億規模的市場,預計到2025年可能達到萬億,盤子足夠大。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已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對于創業者而言是很好的機遇。”國內咖啡消費占比不高等多重利好,都讓朱保舉動心。據了解,朱保舉的小咖咖啡,自2017年創立以來,先后得到黑馬基金、風云資本、水木資本等多家資本投資。
對于市場上眾多玩家入局咖啡賽道,朱保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利潤可觀是誘惑之一。“咖啡產品的平均毛利率在70%左右,一線城市開一個50-70平方米的小店,選址合理,供應鏈穩定又沒有什么意外的情況下,前期投入大約需要30萬元,預計6到8個月可以回本”。
不過,朱保舉也指出,咖啡行業的入行門檻并不低,“相比于奶茶,從原材料選擇和篩選、咖啡師培訓、供應鏈保障、產品研發到門店的選址和運營,咖啡行業都有較高專業性要求”。
據朱保舉介紹,對于一家咖啡店而言,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裝修、原材料、員工工資等,如今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營銷成本也在上漲。
朱保舉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建議跨界玩家以與咖啡品牌合作的方式入局,至于原因很簡單——自己摸索耗時長,成熟的咖啡團隊可以發揮優勢,提升成功率。
創業潮中,咖啡品牌同樣嗅到這樣的商機。一個創立了14年的上海咖啡品牌的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現在開一家咖啡店特別簡單,只要你資金充足,不當甩手掌柜,從門店選址、人員培訓、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到市場營銷,我們都能幫你搞定。”
目前,這一品牌對于加盟商的開放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區域總代理,一種是開加盟店。據其介紹,區域總代理需要至少開一家加盟店,但是不需要支付加盟費,“代理主要靠模式賺錢,可以發展下級加盟商來收取加盟費,還可以享受供貨的返利,包括后期的管理費。”
這位工作人員給貝殼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南方某新一線城市為例(不同地域加盟費、代理費不同),該地區的代理費是35萬到40萬,加盟費為單店25萬起,返利三成的話,也就是25萬返7.5萬。“發展5到7個加盟商,你的代理費就回本了。這些店平均每個店每月可以進3萬-4萬的原材料,按照返利10%計算,代理每年獲得的供貨返利就有30多萬。”
不同于做代理可以“坐著數錢”,在這位工作人員口中,加盟店同樣利潤豐厚。以北京為例,加盟費為13.8萬元(面積在50平米到70平米),外加裝修費(預計10萬)、租金、設備費(預計6萬)、物料費(預計1萬元用2周)、員工工資等總成本預計達到30萬左右。
“在北京地區,我們品牌的咖啡客單價在20元-25元之間,參照以往數據,每天大約可以出售300杯咖啡,日流水在7000元左右。我們品牌的咖啡毛利約為75%。”按照這位工作人員的賬本,不管是代理還是加盟,貌似都是一筆好生意,“投資小、回報大、盈利周期短。”
事實上,雖然咖啡行業的市場規模足夠大,但是隨著各路玩家紛紛涌入,咖啡賽道競爭加劇,行業“內卷”已經越來越嚴重,這無疑增加了個體經營者的入場風險。
市場上一直流行一個段子:“奶茶蛋糕咖啡廳,10個加盟9個坑”。
據業內人士透露,市面上很多加盟廣告都是快招公司發布,其打著知名品牌的名頭招商,但是往往是子品牌或者旗下品牌。對于不收加盟費的公司,保證金、管理費、物料費、設備費、裝修費等一堆名目可以收錢。“很普遍的亂象就是總部賣給你的物料,會比市場上貴很多,而你又必須買。還有品牌口頭承諾2公里內不開第二家,但是不寫進合同,如果你的客流量做起來了,就會在你旁邊開直營店搶生意。”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小紅書上不少博主分享了創業開咖啡店倒閉的經歷。一位名為“恒星”的博主稱,自己第一家咖啡店3個月便倒閉。而其描述的細節也似曾相識——沖動裸辭,半個月調研,學習咖啡知識,開始選址,正式營業后第一個月收入是負數。“第二個月靠平均每天七八杯的量要死不活的經營著”。直到第三個月,各種問題爆發。
根據餐寶典2021年9月發布的報告,在餐飲業門店淘汰率較高的品類包括咖啡、面包、茶飲等。其中,11.5%的咖啡店活不過三個月,而42.4%咖啡店持續運營時間超過2年,已經屬于“老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1、飲品培訓學校廣東飲品培訓哪個好
我知道一家比較好的飲品培訓機構,是東莞心潤心甜品培訓,里面的品種很多,陪老鄉去考察時很多人在那學習。2、培訓機構的簡介怎么寫?
教育機構公司簡介范文:
XX教育連鎖機構誕生于2001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幼兒大腦潛能開發和藝術性培養的民辦教育機構和教育實體。該機構強調“以兒童理想發展為中心”,強調“全員參與的、全過程的、面向全體的全面教育”,并以實現“群體兒童理想發展”為目標,這也是XX校長近十年來研究教育成果的集中體現。
自2001年第一所XX幼兒園成功創辦以來,XX教育經過十年的滾動發展,已經發展到擁有八所XX直營園,直營園遍布于XX五大區內。園內教職員工達近三百名,在冊學生近2000千名。在多年辦園的豐碩成果基礎上,全程超越傳統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是XX繼續改革的延續和結晶。
拓展:
培訓機構,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并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并報教育部門批準,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并獲得批準后才可改變。
培訓形式:
1、技能培訓
教育培訓是勞工部門培養和考取上崗資格證為目的,所以登記機關是勞動部門,而且需要以不盈利或者少盈利為目的,主要是提供勞動部門的認證考試培訓,師資需要認證,收費需要認證。
2、商業培訓
區別于以上的教育形式是因為,商業培訓的登記機關是工商局,在設置課題和訂立價格等方面比以上兩種形式簡單,但不可提供教育部門相關的學歷教育也不可以提供勞動部門的上崗認證教育培訓。
3、課外輔導培訓
課外輔導是以中小學文化課輔導為主的培訓。
招生:
培訓市場很大,也很有前景,已經非常細分化,并且在很多地區,計算機培訓,英語培訓,已經把很多市場做爛,很多傳統的招生方法已經不適用。
據國誠招生策劃市場人員統計,每年有30%的培訓機構新增,也有30%的培訓機構倒閉。找到合適有效的推廣橋梁,成為培訓機構發展壯大的根本!俗稱生源!
如何解決生源,最根本的就是創造咨詢量。無論是媒體推廣,渠道合作等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曝光率,增加咨詢量。用傳統的招生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招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