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飲師奶茶,調飲師介紹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份快樂的職業,各種材料紛紛倒進杯中,那不僅是一份專屬的甜蜜,更是屬于年輕人的簡單快樂。
調飲師,2021年3月,從事奶茶等飲品調制工作的人員才有了這個正式的稱謂。
《2020中國新茶飲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新茶飲市場規模增速近300%。而支撐行業快速發展的一杯杯精致新茶飲,全部出自“調飲師”之手。
茶葉、水果、糖、芝士……形形色色的配料,經由調飲師的雙手調制之后,成了一杯杯五彩繽紛的多元化調制飲品。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份快樂的職業,各種材料紛紛倒進杯中,那不僅是一份專屬的甜蜜,更是屬于年輕人的簡單快樂。
快樂的調飲師們
李小蜜是某茶飲品牌華北區第一位調飲崗位的女性員工,如今已是門店店長。對于為何選擇“調飲師”這一職業,她笑著解釋:“吧臺雖然比較費力氣,要不斷地攪、搖、打冰,很多女孩體力不夠,也摸不了冰,不愿意去吧臺。但我覺得調飲的動作很酷,是整個吧臺的主心骨,有自己的節奏,還會帶動整個吧臺和店面的速度。當時我們店里做調飲的都是男孩,我說不行,我一定要成為第一個會調飲的女孩。”于是,她就成了這個茶飲品牌第一位女性調飲師,雖然當時還不這么稱呼這個職業。
1999年出生的魏夢月是一家飲品店的門店經理,也是一名調飲師。之所以會成為調飲師,他表示:“最初是因為好奇,成為調飲師之后,發現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比較豐富,也比較多元化,可能對于以后的晉升空間、發展前景也比較好。每個來取茶的人,拿著我做出來的一杯杯飲料,其實他們是帶著期待還有開心的心情(來的),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僅僅是一杯茶,可能更多的是傳遞了快樂的心情。”
28歲的黃睿在成為調飲師之前,是一名汽車設計工程師。但從小酷愛美食的他并未在汽車電路設計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于是他遵從本心,辭職后報了專門的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咖啡烘焙,后來入職了茶飲店。“跨專業確實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要從原來的舒適圈到一個自己完全不懂不熟悉的圈子,熱愛和執著是最重要的,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在茶飲店學習的日子,黃睿從初級調飲師開始做起,也就是從收銀、打包開始,慢慢從制備水果原料開始跟著學習,進階成為高級調飲師、店長。如今他不僅掌握了各種茶飲調配,還要負責教會新店員如何制作茶飲。
從初級調飲師、高級調飲師到值班經理再到現在的門店經理,入行3年的劉翔宇完成了不同層級的培訓課程,包含操作技能、食品安全管理、人力部署、門店陳列等。在劉翔宇所供職的連鎖茶飲品牌,只有完成相應職級理論和實踐考核,符合一定標準后,調飲師才可以實現逐級晉升。他表示自己“當時也是因為喜歡茶飲,才選擇了這個行業”,平時逛街遇到沒有喝過的茶飲他就會去點單。一般的顧客點單后可能會玩手機,劉翔宇則因為職業習慣,會下意識觀察茶飲的制作和食品安全。
某奶茶加盟店的店長陸蒙麗表示,年輕是調飲師群體最大的特點,目前該品牌奶茶店在浙江省寧波市有70家~90家門店,員工大部分是17歲~22歲的年輕人,以00后居多。陸蒙麗店里有七八名員工,“我們的團隊配合很默契,有活力,平時也喜歡相互調侃,工作環境比較輕松”。
事實上,像這樣的年輕調飲師不勝枚舉。他們與這個新職業一樣,綻放著青春快樂的光芒。得到國家認定后,這一職業除了“快樂”和“潮”之外,有了更多的可能和認同。李小蜜表示,家人之前一直搞不清自己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如今有了具體定義,跟親朋解釋起來就方便了很多。
魏夢月說:“很多人對我們這個行業是有誤解的,聽得最多的就是我們被叫做‘奶茶店店員’‘做奶茶的’,但現在,我們的職位也有了新職業的名稱,叫做‘調飲師’,得到了國家的官方認證,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
對于消費者而言,一個經過專業培訓,對原料篩選、營養搭配、食品安全都掌握專業技能的持證調飲師,更能讓消費者放心,最終受益的則是整個行業。
任何行業,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出現崗位細分,從業者的素質也會得到大幅提升。從產品有標準,到從業者有標準,這是任何一個行業,從初級走向成熟、走向主流必然要經歷的。
“潮”職業的硬技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預計,2023年,我國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28億元,新茶飲門店數或達50萬家。若以每家新茶飲門店3名現制操作人員保守估計,調飲師群體可達150萬人。

這也就意味著,茶飲行業將帶動百萬級的就業規模。但身處幕后、研發茶飲配方的調飲師,看似工作內容簡單機械、門檻較低,但實則并不簡單,想要站在吧臺后面,則需要過硬的技能。
25歲的朱怡每天上午8時30分和早班的店員準時到店,熬粉圓、煲青稞、洗水果、煮茶湯……制作飲品所需的小料和茶底。小小的開放式操作區,成為他們一天的“陣地”。
每天制作量很多,朱怡也不敢怠慢。前臺打單,在相應杯型上貼標,轉手遞給身邊的同事;同事確認飲品種類后,將小料舀進茶杯,并用量杯量取牛奶,再用新量杯量取茶底;下一名調飲師接力,根據顧客要求精準加入糖量和冰量,用吧勺快速調和,最后將飲品封口……
一杯飲品輾轉回到前臺,由多名調飲師協作完成。這樣的協作看似簡單,卻也有小門道:不同杯型的珍珠粉圓用量,要精確到克;調制不同品類、糖量的飲品時,每次都要清洗雪克杯避免串味。
調飲師是新茶飲品牌的核心崗位。在茶飲界,沖一杯茶飲,有“一沖,二焗,三撞”的說法,說的就是調飲師在制作飲品時要掌握的技巧。沖泡時如果細節不到位,飲品的顏值和口感就會下降。不僅如此,每家茶飲品牌的口味都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每種產品的茶、糖、芝士、冰比例都不相同。調飲師不僅要熟記現有配方保證口感、口味的一致性,還要不斷升級和優化配方列表。
李小蜜所在的奶茶品牌就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新的產品,并且對原有的產品進行優化,配料表上的微小變動都需要調飲師及時跟進,甚至還會有季節限定等眾多特殊品類。
魏夢月表示:“我們的制備程序很復雜,比如,水果的三步消毒,沖洗多久、消毒多久,最后再洗幾次……都是精確到分鐘和次數的。另外,水果果肉制備出來的大小、每種飲品的加料配方、飲品調制冷熱的不同配方,以及最后做好每種飲品后使用的杯蓋等都是不同的,看似一杯普通的飲品其實需要很多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才能制作出來。”
“別人看我們做奶茶時覺得眼花繚亂,其實我們手中每個細節都是有規范和標準的。”調飲師夏云龍表示,每杯飲料的加糖量、水果量,上面奶油的形狀、杯子上標簽粘貼的位置,甚至是把飲料遞給客人時的角度都有著統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客人在任何分店里買到的同一款茶飲口味都一樣。”
除此之外,“忙而不亂”也是調飲師的必備技能。“1分鐘做好1杯,1天可做200杯,這是我最高的紀錄。”曉輝認為,作為一名調飲師,手腳麻利也是基本功。因為,對于消費者而言,在任何一家茶飲門店停留的時間都不會太長,他們除關注飲品的口感、色澤之外,最在意的還是等待時間的長短。“有時,或許就是調飲師手腳慢了1分鐘,會因此流失一批顧客。”
朱怡和同事每天需合制700多杯飲品,節假日甚至會破千。“忙,但忙而不亂。”朱怡說,門店設有前臺、出餐、打料、煮制等多個崗位,每個人有相對固定的動線,“快的時候15秒就能出單”。
為了避免產品同質化,各大茶飲品牌必須不斷創新,而茶飲的創新到全面推新則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研發過程。對新茶飲的研發,調飲師們更是精益求精。某品牌旗艦店的調飲師陳路寧表示,每當自己有了新想法,總會在下班后進行調試,經同事品嘗覺得可行,再向店長提交新建議,“每款產品都要經過團隊歷時多月反復調試、淘汰,可能試了50多款,最終只有3款上市”。
“你所看到的一杯黑糖鮮奶茶,可能經過上千次的調試。其中,黑糖珍珠的比例,多一分太膩少一分又少了風味。奶與茶的配比也是同樣,少10克和多10克,口感的細微偏差,最后的成品到市場上的反饋都會大不同。”調飲師劉雷介紹,研發茶飲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需要不斷調配并且試飲。他一天要品嘗超過300杯茶飲,靠舌尖來判斷茶飲的口感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和設計服裝一樣,奶茶的新品也都是反季節提前預熱。夏季炎熱,大家喜歡喝冰飲,但這些飲品早在冬季就已經開始研發。”
“調飲師職業化,不僅對行業人才培養、富集和職業技能提升起到推動作用,還為從業者職業規劃及前景提供指引,有助于整個茶飲行業健康發展。”調飲師曉輝認為。
茶香,浸潤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一杯香氣四溢的茶飲背后,是調飲師們的匠心與熱忱,還有這個職業在未來的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