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開奶茶店一年虧30萬元,開一家奶茶店虧了多少錢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日常沒有促銷活動時,流水不到500元。雖然毛利確實不錯,能接近70%,但且不論前期投入的30萬元,僅是日常經營開銷都很勉強。”大華直言。
陳炯踩到的坑更深。“被割韭菜了,飲品口感和去公司考察時候有天壤之別,加盟后強制從公司進貨的物料也是一個大坑,淘寶就有同款,但差價就有十幾倍。品牌沒有知名度,口感不好回頭客少,干一天虧一天,索性轉讓,還能止點損。”加盟了某“快招品牌”,但開店不到兩個月就掛上“旺鋪轉租”、損失20萬元的陳炯表示。
創業者尚且如此,業內頭部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先是屢屢被曝光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廣受關注,店鋪整改的同時也在一次次折損消費者的信賴度。
與此同時,茶顏悅色也在一年里體會到了“內憂外患”。茶顏悅色先是在2021年11月宣布臨時關閉近20%門店,并且是2021年第三次集中臨時閉店。疫情還未過去,2021年年底,茶顏悅色又因一場近萬人大群高層領導與基層員工間的“口水戰”,引爆各大社交平臺。期間創始人呂良也透露出,公司在疫情期間每月虧2000多萬元。
而曾被消費者與喜茶和奈雪的茶齊名稱為“高端新式茶飲三巨頭”的樂樂茶,近年來的發展也明顯掉隊。2021年7月,在喜茶回應停止收購樂樂茶的次日,晚點LatePost發文稱,獲悉樂樂茶正在尋找下一輪融資。但過去數月,樂樂茶最近一次融資還停留在2020年7月。
2021年登陸港交所賺盡風頭的奈雪的茶,在《2021年第三季度運營情況及盈利預警》以及補充公告中均提及2021年全年收入同比增幅將低于預期。
多家券商對于奈雪的茶的評級也隨著時間有所改變。盡管2021年6月上市首日開盤破發,但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依舊給予奈雪的茶“增持”評級。2021年7月國信證券研報預估奈雪的茶2023年中線潛在合理估值19.5-36.2港元,同樣給予了“增持”評級。不過,到了2021年10月,中金發表研報首次給予了奈雪的茶“中性”評級,目標價為12.48港元。
扎堆打起“奶茶”主意
在過去幾年,“門檻低、毛利高、回報快”,新式茶飲憑借著這些的特性,成了各行各業企業跨界物色的寵兒。
在餐飲店菜單上發現“奶茶”的身影,已經不再是件新鮮事,奶茶已然悄無聲息融入人們的生活中,除了在菜單上占據一席之地外,餐飲品牌也是爭先恐后嘗試“餐 飲”模式,推出屬于自己的新式茶飲品牌。
在一群餐飲品牌中,以火鍋品牌尤甚。呷哺呷哺的“茶米茶”、小龍坎的“龍小茶”、渡娘火鍋的“度娘的茶”,火鍋界一哥海底撈也在繼個別門店上線“9.9自助DIY奶茶”后,開了一家“海底撈奶茶鋪”。
餐飲業除了火鍋店賣奶茶外,中式快餐品牌鄉村基也于2021年年初開了第一家新式茶飲店“鄉村基手搖茶”。再往前數年,真功夫的母公司功夫集團就在2015年孵化了自己的新式茶飲品牌“貓熊煮茶”。
加入奶茶大軍的絕非只有餐飲企業。
2021年11月,一則“高鐵奶茶已上線”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這款由廣州動車組餐飲有限公司推出的“那個女孩”高鐵奶茶一時引發熱議。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廣州動車組餐飲有限公司由廣州鐵路站車服務有限公司和易食縱橫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0%,易食縱橫有限公司背后的母公司則為A股上市公司凱撒旅業。
此外,同為A股上市公司的華北制藥也于2021年推出了茶飲品牌“甄飲子”,首家旗艦店還于2021年8月亮相河北石家莊,并在2021年末傳出招商資料正在制作,招商活動即將開始的消息。與此同時市面上開奶茶店的,還有娃哈哈、王老吉、中國郵政等主體。
各行各業的企業緊盯奶茶,無論是企業性質還是行業跨度,都相當之大。紛紛入局的背后,自然是因為有利可圖。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紅餐網聯合出版的《中國餐飲品類和品牌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現制茶飲市場規模1136 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5%。從這樣的市場規模預期看,我國的茶飲市場還處于發展中期,在上升通道之中,且遠未及觸碰天花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千億市場必然少不了前赴后繼的參與者,盡管新式茶飲賽道競爭十分激烈,但不可否認這也是個充滿想象力的賽道。品牌希望從中分到一杯羹的同時,也企圖借助自己主品牌的影響力賺取加盟商的費用。
“新式茶飲行業目前的經營模式有兩種,分別是直營和加盟模式。跨界做茶飲的品牌基本都選擇的加盟模式,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拉攏加盟商,賺取加盟費以及管理費。”過去從事奶茶加盟代理的工作人員肖煌告訴燃財經,雖然企業孵化的茶飲品牌在招商時都會與大公司掛鉤,但實際情況是茶飲品牌大多都是授權合作企業進行運營。“更有甚者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蜜雪冰城,通過自建的大規模生產基地和原料工廠,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增加自身的利潤空間。”
“性質和明星代言火鍋店差不了多少,利用的就是品牌多年在大眾心目中積累的知名度和口碑。”肖煌同時也表示,企業跨界開奶茶店也有出于公司發展的考慮.
“雖然娃哈哈奶茶這個項目不是娃哈哈直接運營,但是娃哈哈持有該公司股票25%。2020年娃哈哈奶茶首家直營店在廣州開業時,宗慶后還為此站臺。憑借娃哈哈這個名聲,一開始找上門的加盟商也有不少,但最近一年時間基本無人問津,畢竟茶飲品牌不斷冒出,加盟商也更希望與自帶流量的網紅品牌合作。”
肖煌也直言,雖然奶茶品牌多的是,但從他合作過的加盟商發展情況來看,十個有八九個還沒實現盈利,他自己也在2021年10月從公司離職。“夏季原本是我們銷售的旺季,但2021年夏季交易量與2020年相比差太多了。加盟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對接過的客戶,最快一個是不到3個月就關店了。”
流血內卷賭未來
跨界賣奶茶成潮流的背景,無不出于想搶占市場份額。《中國餐飲品類和品牌發展報告2021》也顯示,2020年茶飲品牌門店總數在100家以下的占比高達81.9%,可見業內還是未能形成一家壟斷之勢,還存在著潛在機會。
2021年,新式茶飲的發展又超前邁了一大步。在這一年里,“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成功沖刺港交所;因魔性歌曲成功出圈的“五環外選手”蜜雪冰城一年里也是喜訊不停,2021年9月30日,河南證監局官網披露蜜雪冰城輔導備案公示,意味著蜜雪冰城將在A股上市。
身處一級市場的喜茶也不遑多讓,在2021年7月完成價值5億美元的D輪融資,該輪融資后,喜茶估值高達600億元人民幣。據紅餐品牌研究院統計數據,截止2021年11月25日,2021年新式茶飲行業共發生融資32起,披露總金額超140億元,融資事件數量和所披露金額都已經高過2020年全年,達到近10年來的頂峰。
新式茶飲經過幾年的野蠻發展,也已進入到了斷刃相接的時代,數以萬計的奶茶店逐漸呈現出高中低端三個層次的品牌。為了攻占市場和打破同質化的束縛,各大茶飲品牌一邊研發新品一邊攻城掠地不斷開店,其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據久謙中臺數據顯示,2018-2020年,樂樂茶三年中推出了600款新品(包含周邊產品),喜茶、奈雪三年來分別上新300款、200款。奈雪的茶在招股書中提到,平均每周會推出一款新品;而喜茶在其《2020年度報告》中顯示喜茶2020年平均1.2周就出一個新品。正如奈雪的茶在近期公示中表示:“本集團加大了冬季熱飲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以期提升冬季本集團銷售表現。”
創新可以在眾多同質化嚴重的品牌中脫穎而出,而更多的門店數量意味著更多的覆蓋人群。娃哈哈集團負責人就在娃哈哈奶茶開業不久表示,要在未來10年開設1萬家娃哈哈奶茶店。
掉隊的樂樂茶顯然也想卷土重來。2021年12月初,樂樂茶公眾號發文稱“五周年逆卷而上”,表示“致力于2022年全國門店數超300家”。成立于1997年的蜜雪冰城,經過20余年的發展,在2020年6月全國門店數量才超過一萬家,但僅用一年多時間,蜜雪冰城門店數從1萬突破到了2萬家。
另一邊,雖然奈雪的茶2021年收入增幅不若往期,但開店計劃可一點也沒耽誤,甚至2021年全年新開門店數量還超過先前計劃,預計全年新增奈雪的茶茶飲店數量增加約50家,全年新開約350家茶飲店。
據奈雪的茶往期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在中國大陸擁有茶飲店489間,意味著2021年一年新開門店數量是過去5年時間總門店數的70%。
喜茶門店數量一年來也新增上百家門店,門店數已經突破800家。而相對于其他品牌,喜茶在下場做VC這條路上是越走越遠。
在喜茶的投資項目庫中,有咖啡品牌Seesaw、預調酒品牌WAT、野生植物品牌YePlant等一系列與“喝”相關的品牌。其中在2021年11月因一杯橄欖枝賣1000元高價而引發熱議的野萃山,也獲得了喜茶的投資。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喜茶在2021年11月11日投資入股該公司,并以60%持股比例成為野萃山的第一大股東。
對于投資,喜茶相關負責人表示:“投資只是為了促進喜茶與其他品牌的完美糅合,加快研發步伐,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新式飲品而已。”
其言不假,對于茶飲品牌來說。在投資中合作的意義應排在前列。像奈雪的茶和滬上阿姨入股供的田野股份,主營業務是熱帶果蔬加工,據田野股份公布數據顯示,奈雪的茶、茶百道和滬上阿姨這三家奶茶品牌是其2021年上半年的前三大客戶。不排除未來奈雪的茶和滬上阿姨將加強與田野股份的合作,以減少成本。
開門店、研發新品、做投資……這屆奶茶玩家都在不斷突破自身界線,開啟舒適圈外的嘗試,然而自身發展卻有待時間去進行檢驗。
參考資料:
《一杯都可奶茶成本是多少?奶茶成本與利潤分析報告》,來源:33餐飲網。
*題圖及內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大華、陳炯、肖煌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