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設如何設計品牌形象與個性特征,怎么設計人設形象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品牌在面向用戶時,需要思考如何在用戶心里建立好形象、如何讓品牌更加深入人心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能會選擇樹立品牌形象,又或者是打造吸引人的品牌角色。那么在品牌推廣中,企業要如何理解、權衡品牌的形象塑造和個性設計?


像江小白在推出市場時也有一個虛擬形象“江小白”,早年它主要出現在產品包裝和廣告海報以,通過文案語錄的形式進行塑造。
2017年,江小白酒業還與動漫IP研發機構兩點十分聯合推出了一部原創網絡動畫作品《我是江小白》,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江小白身上的青春和愛情故事。2017、2018兩年間一共推出了兩季,共24話。

這當然對企業的內容創作能力和團隊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企業沒有持續創作優質內容的能力,只是設計一個肖像、PS一些造型圖片,那么打造虛擬形象的意義不大。
狹義上來講,品牌角色指的是廣告人物、吉祥物和虛擬形象。廣義上來講,品牌為營銷所需打造的一切具有實體的人物形象,并圍繞其持續輸出創意和內容,都算品牌角色。
比如很多品牌在運營自媒體時打造的賬號人設,案例如DR鉆戒快手號的“DR醬”,天眼查抖音號的“天眼妹”。
還有企業創始人的個人形象,其實也是品牌角色的一種。如喬布斯之于蘋果、馬斯克之于特斯拉、雷軍之于小米、董明珠之于格力,消費者會把自己對企業家的態度和情感投射到企業產品及品牌上。
小米圍繞雷軍個人打造了自媒體矩陣,并衍生出了極其豐富的內容。雷總有自己的微博賬號、公眾號、知乎號、小紅書號、抖音號、B站號、視頻號,分享大量的日常生活、演講視頻、產品測評,乃至段子、自拍等。
而在小米公司的企業賬號,還有《雷軍真心話》《雷軍請你超大杯》等專輯內容,以及官方惡搞鬼畜的R U OK、雷總唱過的歌、雷總教你讀古詩、雷總教你科學化妝等內容。

一個50多歲的成名企業家,還能夠放下身段和90后、00后的用戶們平等溝通、真誠對話,這種做內容、做傳播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總而言之,這些品牌都是通過具體的人物角色,去影響消費者的認知和感受,建立情感連接。品牌角色是品牌形象與個性的可視化象征物,是品牌的有形載體。
四、品牌原型除了外在的表現形式,我們還需要探索品牌形象與個性的內在特質,深入底層和本質去了解品牌。這就需要探索品牌人格化的內核——品牌原型。
原型來自于榮格心理學。
卡爾·榮格是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他的老師、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意識,是能夠被我們本體所感知到的心理活動;無意識,則是我們不能直接察覺的潛在思維表現。
無意識由本人以往經歷的總和經由內化而成,它構成了我們獨特的人格和情結。因為無意識包括了一個人的原始沖動、本能和欲望,因而它被道德、法律、社會風俗習慣所壓抑,被排擠出人能意識到的領域。但是,無意識占據著人心理世界的大部分空間。
無意識始終在不自覺地積極活動著,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會伺機通過偽裝滲透到意識的天地,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動。
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雖然不為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無意識才是真正的精神實質,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內容。
榮格從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并推廣弗氏的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后,因與弗氏理念不和而分道揚鑣,轉而創立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榮格把無意識進一步區分,他將人的心靈和人格結構分成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個層次。前面說了,意識,是我們的心靈能感知到的,代表著自我。個人無意識,我們感知不到,但是由本人曾經的經歷和感受構成。
而集體無意識,不僅感知不到,甚至也不由個體后天習得,它是祖先生活經驗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貯藏,是世世代代活動方式和進化歷程的遺傳,我們一出生就先天繼承而來。
一個嬰兒從未見過蛇,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怕蛇,但他見到蛇卻會感到害怕。因為這種害怕幫助我們幾百萬前的祖先生存下來,因而形成遺傳。遠古的記憶烙印在了我們每個人心底。
弗洛伊德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
如果我們將每個人都視為一座孤島的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是意識;潛藏在水下,無法輕易看見的是個人無意識。
容納這一座座島嶼的廣袤大海則是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我們人類心靈共通的大海,每個人的意識在最底層其實是連通為一體的。
個人無意識主要由情結構成,它最熱愛的舞臺是人的夢境。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則基本上由原型構成,它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是神話與童話。
原型就是集體無意識所引發的原始意象,是集體無意識的類型和主題。它代表著人們思想、行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潛在模式,在一切人心中都能找到。
美國學者約瑟夫·坎貝爾受榮格影響,研究世界各地文學和民間傳說中的神話原型,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英雄的故事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以千種面目和名字在不同民族和地區的神話里出現。
據此坎貝爾寫了一本書《千面英雄》,開創了獨特的神話學體系,奠定了神話學宗師的地位。像我們在上一講《品牌故事》中提到的“英雄之旅”,其概念就是由坎貝爾提出,并經美國編劇大師克里斯托弗·沃格勒系統完善與架構而成。
后來,美國心理學家卡羅·S·皮爾遜博士,結合原型理論和動機研究總結了一套完整系統,歸納出12種對人影響最為深刻的原型。此后,皮爾遜博士又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揚雅(Y&R)的副總裁瑪格麗特·馬克,合著《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一書,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的品牌理論:原型品牌(Brand Archetype)。
這一理論主張品牌必須建構在神話價值和集體原型之上,反映人類心理最底層的共同精神和普遍性渴望。
“原型品牌”和“英雄之旅”都是基于坎貝爾神話學和榮格心理學的思想基礎,以人類共通的集體無意識為底色,因而具備打動人心的強大力量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適性。
當我們在設計品牌形象與個性時,一定要考慮品牌背后是否代表著某種普遍人性和心理原型。這樣的品牌才能贏得最廣大消費群體的信任與共鳴,讓人深深感動。
這12種原型分別是:英雄、智者、凡夫、探險家、天真者、愚者、統治者、叛逆者、創造者、魔法師、照顧者、情人[3]。
針對年輕人的品牌多數使用天真者原型。
天真者的目標是獲得幸福,體驗天堂,他們擁有的天賦是信心和樂觀,行事準則是自在做自己,快樂自在地度過每一天。
像江小白的品牌原型就是一個天真者,其一眾文案都符合這一特征和價值觀。
還有一些更加細分和小眾的品牌,會比天真者更進一步采用叛逆者原型。叛逆者的價值觀是打破舊規則,摧毀舊觀念,顛覆傳統,渴望自由。比如哈雷摩托。

主打男性用戶、訴求男子氣概的品牌,如煙、酒、越野車、運動用品等,常用英雄原型或智者原型。
在全世界男人的內心深處,不是想當一個強壯、有力量、英雄氣概的男人,就是想當一個有思想、有品味、懂得享受生活的男人。
前者如萬寶路、紅塔山“山高人為峰”、尊尼獲加“Keep Walking永遠向前”、紅星二鍋頭“用子彈放倒敵人,用二鍋頭放倒兄弟”、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后者如黃山“一品黃山,天高云淡”、白沙“鶴舞白沙,我心飛翔”、芝華士“活出騎士風范”、軒尼詩“世事無絕對,唯有真情趣”、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洋河藍色經典“男人的情懷”。
英雄改造世界,智者看穿世界。英雄渴望挑戰,智者追求享受。英雄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智者用思想表達自己的境界。
運動品牌如NIKE、阿迪、安踏、KEEP等也是英雄原型。JUST DO IT、Impossible is Nothing沒有不可能、永不止步Keep Moving、自律給我自由等品牌主張,非常符合英雄積極進取、追求更強、勇于行動的行事風格。
而戶外品牌如TheNorthFace、大疆、GoPro,原型則是探險家。探險家渴望探索世界,追求自己,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是旅行、追尋新事物、體驗更真實更美好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要褒有好奇心、企圖心,并忠于自己的內心。

針對女性用戶的品牌,則以情人原型、魔法師原型為多見。
情人渴望享受親密感,希望與所愛之人及周圍環境建立并維持關系,她們充滿熱情、體貼入微、擁有鑒賞力,通過在身心各方面變得更具吸引力來達成目標。
代表品牌如蕉內,不斷改善衣物材質、結構、功能,推出不掉跟的襪子、無標簽的內褲、確定杯Bra、涼皮-℃防曬系列、熱皮 ℃保暖系列等體感科技產品,重新設計基本款。
再如主打“舒適好穿”的內衣品牌Ubras,強調不束縛穿戴者的身體,體現真實自然的體態美。
魔法師擅長轉變,充滿多樣化,她的目標是讓美夢成真,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代表品牌如護舒寶,它的廣告內容都是在強調有了護舒寶,讓女生的煩惱和擔心一掃而空,通過使用產品前后心態的轉換,訴求品牌讓“女人月當月快樂”,讓“青春透口氣”。包括產品層面,也強調衛生巾有魔法瞬吸層,瞬間吸收不怕漏。
個人消費品如食品飲料,非常擅長用愚者原型。
愚者又被稱為小丑、弄臣,他們崇尚享樂主義、活在當下,喜歡游戲、惡作劇、找點樂子。
比如訴求“Live For Now渴望就現在”的百事可樂,還有主張“This is Living就為這一刻”的科羅娜啤酒,都是這一原型。

這一戰略的背后,其實就是原型的轉換。從探險家轉向了天真者原型,品牌世界從神秘的西部荒野轉向了真實的日常生活。這個新戰略抓住了年輕人的心,讓李維斯重回大眾流行市場。2018年李維斯業績恢復到55.8億美元,在服裝品牌普通低迷的大環境下成功翻身。
代表某種基本原型的角色和品牌,之所以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于這類角色其實是一個“集體人”,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的一個容器和媒介。無數人的渴望、焦慮、夢想、痛苦投射到了一個人身上,并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爆發。

比如前段時間火爆全網的二舅,它不一定是真實的某個人,卻是一種典型的集體人。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的傳統中國人形象,反映了我們文化中那種不怨天不尤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處世風格。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余華筆下的福貴都是如此。
每個看了二舅視頻的人都會覺得熟悉,覺得似曾相識,因為二舅反映的是人們共同的、普遍的、深層次的一種心理結構,我們自己及身邊人或多或少都有二舅的影子。
從原型上來講,二舅就是一個平凡英雄。凡夫原型腳踏實地,平易近人,真誠地活著,渴望融入群體,獲得歸屬,相信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而摻雜的英雄原型則擁有才干和勇氣,渴望證明自己。
當這一心理意象,凝結成一個具體的人物,于是人們內心那種集體的認知和記憶被點燃,龐大的社會情緒投射在了這個人身上,二舅因此引發全民熱議。這就是角色與原型在消費者認知和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當我們在為一個品牌設計品牌形象與個性時,記得不要只拿一組形容詞去框定它,而要思考品牌內在的原型是什么,外在的角色特征又如何。
要去研究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理解社會文化趨勢,挖掘消費者內心最普遍的渴望與焦慮,選擇最合適的品牌原型。
還要找到最典型的消費者畫像,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品牌希望和消費者建立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品牌在消費者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伙伴、戀人、家人還是導師等等;然后去定義品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設定具體的品牌角色。
如此設計出來的品牌才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1] 戴維·阿克《創建強勢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2] 格雷格·克里德 肯·明奇《百勝營銷法》,中信出版社,2022年7月第1版
[3] 卡羅·S·皮爾遜、瑪格麗特·馬克著《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專欄作家
空手,微信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東省廣告集團|策略群總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1、服裝平面設計
取決于你制圖的幅面和衣服(衣片)的實際尺寸,一般用1:1, 1:2,1:5,1:10.2、吉祥物定制絨言絨語:為什么各大公司都在設計可愛的品牌吉祥物?
企業吉祥物從最初的logo標志演變成如今的卡通吉祥物形象,這些吉祥物可以長期的作為品牌的象征,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存在,甚至有時可以作為品牌的標志。比如早期迪士尼公園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形象深入人心,迅速席卷全球。
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商業中怎么樣才能擁有一款屬于自己的品牌吉祥物呢?
首先,企業吉祥物作為企業圖騰和特色鮮明符合的存在,一定要具有可代表性的造型或者夸張的符號,使其能夠深入消費者內心,最好能夠形成聯想效應。爭取能夠做到企業看到吉祥物時就能夠對企業的理念和文化有一個初步清晰的了解。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足夠的了解企業品牌的特性和經營理念,能夠總結出企業品牌理念的精髓,從而能夠充分保證所設計出來的品牌吉祥物符合企業的發展理念。
其次,企業吉祥物除了要充分融入企業發展理念之外,還要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將大眾無法接受的東西設計成吉祥物,這樣并不利于品牌吉祥物在今后的傳播,大大影響宣傳效果。
最后,有了一定的造型和性格之外,還應當確定吉祥物的人設,吉祥物的人設要根據企業在行業內的屬性進行設定,好的吉祥物人設直接決定著企業吉祥物推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