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的你我他怎么說「你我他用日語可以怎么說日語人稱代詞詳解」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關注高考日語發展 解決日語學習困惑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人交流時,一定會用到“你、我、他”這些人稱代詞。我們學習語文時會知道,“我”是第一人稱,“你”是第二人稱,“他/她/它”是第三人稱。如果大家用日語交流,想要說“我的名字是XXX”“你喜歡看什么書”“他在干什么?”“她是誰”等等句子時,同樣不可避免要用到人稱代詞。
那么,“你、我、他”用日語可以怎么說?互強教育的老師們為大家帶來詳細的講解。在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現代日語常見的人稱代詞:

②:おれ
「おれ」在奈良時代曾作為第二人稱代詞被使用過,是對對方輕蔑的稱呼。在室町時代以后,「おれ」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用于同輩份的人之間,或者對方地位比自己要低時,含有自大的感覺。
到了江戶后期,「おれ」使用者以男性為主。從“おれ”還轉化出「おいら」「おら」等,這些詞在男性跟很熟悉的女性對話時會出現。也有極少數的藝伎之間也是用這些。沒有什么敬意,但給人親切的感覺。
明治時期以后,「おれ」成為男性專用語,同輩份人之間,或對方比自己地位低時使用。是一種粗狂的說法。

第二人稱代詞
①:あなた
「あなた」來源于一個遠稱代詞,平安時代至明治維新以前,「あなた」用來表示遠方的場所和方向。到了江戶時代后期逐漸轉變為第二人稱代詞。
「あなた」曾是帶有敬意的第二人稱代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所包含的敬意逐漸消失。目前日本關于「あなた」的使用更像是約定成俗。用于夫妻、戀人間女性對男性的稱呼,以及某些特定人群等特殊場合。

②:おまへ和きさま
江戶時代前期,「おまへ」被廣泛使用,禮貌程度也很高,只限于對比自己地位高、年長的人使用。到了江戶后期,這個詞演變出「おまい、おまいさん、おまへさま」等形式,敬意也隨之降低,只用于對同輩、晚輩及地位不如自己高的人。
明治時代以后,“おまへ”通常情況下女性不使用。用于同輩、晚輩及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帶有親密感,同時,輕蔑對方,憎惡對方時也可以用「おまへ」。
「きさま」和「おまへ」幾乎一樣,一開始是很高敬意的詞,后逐漸轉變為較粗暴的男性用語。
③:きみ
「きみ」目前是男性用語,一般在同輩或晚輩中使用。但是,年輕的女子之間,或者女教師對男學生偶爾也用「きみ」。
第三人稱代詞
①:あいつ、そいつ、こいつ
現代日語中,這三個詞的禮貌程度不高,有輕視對方的意思。「あいつ」在翻譯成漢語時會譯為“那個家伙”。用于上對下,或同輩親友之間。
「これ、それ、あれ」本身代指事物,也可以用來代指人,但禮貌程度很低,所以一般不用。可以用「この人、その人、あの人」「彼、彼女」來代指,「この方、その方、あの方」會更加尊敬一點。
②:彼、彼女、彼氏
「彼」以前作為第三人稱代詞時,既可以表示男性的“他”,也可以表示女性的“她”。后來為了翻譯西方書籍等資料,區分第三人稱的性別,產生了「彼女」一詞。
但是在實際會話中,「彼女」很少會作為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使用,久而久之,提到「彼女」,大家首先會想到“女朋友、戀人”的意思。

昭和初期出現的詞匯「彼氏」,是一個含有親密感的第三人稱代詞。后來轉變為對“男朋友、戀人”的稱呼。
人稱代詞的變化,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時代的發展變化。比如有些單詞一開始無性別之分,到后來有男性專用語,女性專用語,是日本男女格差比較明顯的象征;
有的單詞本來含有極高敬意,后來卻成為輕蔑之意,是日本階級變化的象征;
有的單詞本來沒有,為了翻譯外文而創造,說明日本是不孤立存在的國家,世界文化是互相影響互相借鑒的。
對于日語人稱代詞的相關知識,還有什么想要補充的,歡迎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