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成為首批試點城市,鄭州未來重大項目規劃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徐玉濤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24個城市被列為首批智能建造全國試點,鄭州榜上有名。打造智能建造城市,鄭州起步如何?要如何打造?有何目標?
優勢
鄭州建筑業良好的發展態勢是本次入選的“硬實力”
在中機六院鄭州地鐵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上,鄭州市12條在建的地鐵線路,339個站點和區間,366家參建單位,可以實現在線協同工作。從龍門吊、盾構到揚塵檢測、勞務門禁一系列場景,所有的工地物聯網數據綜合利用物聯網平臺技術,集成工地現場視頻,讓鄭州所有在建地鐵線網進度,質量、安全的數字細化、可視化監管。
除了讓建設施工更加智能外,高效的施工設施也是“智能建造”所不可或缺的。“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裝配式建筑構件高效吊裝安裝綜合裝備,施工效率提高了15%、減少用工50%以上。”中建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樣的,鄭州寶冶鋼結構有限公司結合5G 工業互聯網發展新理念,建成國內領先的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示范線,能讓用工減少80%,單位面積產量提升25%,產線綜合運轉效率提升30%。
鄭州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鄭州的建筑業總量保持兩位數增長,特別是擁有的智能建造示范工程試點、骨干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典型案例,讓鄭州擁有巨大的潛力,也為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蓄勢積能。
目標
打造智能建造的“中原模式”
據鄭州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于智能建造,鄭州的近期目標在2025年前完成;遠景目標到2035年實現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80%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及其他建筑重點部位BIM設計占比100%、達到建筑工業化3.0,“鄭州智能建造”核心競爭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本次鄭州要求突破的試點任務一共有8項,均要在試點期有所突破。包括四項必選任務和四項自選任務:完善政策體系、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建設試點示范工程、創新管理機制、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推進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完善標準體系、培育專業人才任務。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申報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報告中提出,要探索適合鄭州市、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協同發展的路徑,形成智能建造可復制推廣的“中原模式”。
河南省城市治理大數據專家、正數網絡技術公司顧問、高級工程師李建偉很看好鄭州的未來,他指出,鄭州在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優勢,從建造方式看,有了顯著的轉變,信息化技術在建筑領域全面應用,裝配式建筑發展,研發、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也初步形成。
“有政策的支持,相信鄭州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城市建設水平都會再次提升。同時還能培育出一批建筑設計、生產、建設、信息化等領域的企業,更好地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李建偉說。
原鄭州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賈志峰同樣認為,以智能科技、信息技術賦能建筑業轉型升級,對鄭州意義重大。
他指出,全國的建筑行業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產生了效率低、高污染、高能耗、缺乏設計規劃等一些列的問題,同時建筑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未來也有可能面臨著“用工荒”的局面。
“智能建造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建造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有力推進鄭州市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賈志峰說。
1、一級建造師與二級建造師有何區別?
1、建造師的從業方向不同 (1)一級建造師,是建設工程行業的一種職業資格,是擔任大型工程項目經理的前提條件。建造師就是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總承包和施工管理關鍵崗位的執業注冊人員。 一級建造師需要有管理技能、經濟、法規等等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建造師需要有理論水平,也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建造師在受聘以后所要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從事其他施工活動的管理、從事法律以及行政法規等等實施全面的組織管理。 (2)二級建造師,是建筑類的一種職業資格,是擔任項目經理的前提條件之一。注冊建筑師需要有技術專業的依托,而且還需要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業的職業人士。 二級建造師注冊受聘之后需要以建造師的名義擔任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的項目經理、需要從事其他類的施工活動管理、法律義務以及行政法規等等其他業務。二級建造師在行使項目經理的時候可以擔任二級建筑企業資質的建設工程項目施工。但是這里需要了解取得的二級建造師只能擔任大中型施工項目。2、全國這么多城市,為什么富士康落戶鄭州?
富士康當然不僅僅是落戶鄭州。在落戶鄭州之前,富士康已在大陸十多個城市落戶;之后,又在其它一些地方陸續落戶。
目前富士康在大陸擁有四十多個園區,鄭州園區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園區之一,但它的大陸總部一直在深圳。
“我之所以將產業選擇在鄭州,是因為我看上了這里的飛機場、人口和位置。”這是十多年前富士康確定落戶鄭州時,老板郭臺銘說出的理由。

郭臺銘講這話的時候,富士康已經在大陸的昆山、深圳、上海、太原、杭州、煙臺、淮安、廊坊、營口、秦皇島等十多個城市布局建設了科技園(生產基地),這其中不少是地級市。顯然,富士康的選址標準并不絕對是飛機場、人口和位置。
那么,郭臺銘講的是臺面上客套話還是真心話?我們來看看。
郭臺銘于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年創立“FOXCONN”(富士康)品牌。
1988年,郭臺銘開始投資中國大陸,在深圳開辦了工廠。1993年,富士康開始建設深圳龍華科技園、昆山科技園,其實也就是富士康的生產基地。
此后,富士康走上了快車道,先后在大陸十多個城市布局建設了科技園(生產基地)。
那么,為什么郭臺銘要在鄭州布局呢?而且為什么要把鄭州排到上述十多個城市之后呢?
富士康的發展戰略富士康1988年在華南的深圳設立第一個生產基地之后,隨后在東部沿海的昆山、杭州、上海等布局科技園(生產基地),然后逐步擴張到華北的天津、煙臺、秦皇島等地,西南的南寧等地。
也即,富士康在大陸的發展初期階段,基本是沿著海岸線布局科技園(生產基地)。其中特例是地處內陸腹地的山西省太原市,是因為郭臺銘祖籍是山西人,算是回報故鄉吧。

隨后,郭臺銘向大陸腹地繼續深入,向中西部地區布局。
當時,富士康已經頂著美國《商業周刊》全球IT百強、中國大陸出口百強榜首、全球最大3C制造企業、《財富》全球500強企業等耀眼光環。
當郭臺銘計劃向大陸中西部地區布局時,中西部一批城市紛紛拋出了橄欖枝。
如果富士康落戶,對當地的諸多好處不言而喻。
隨著幾個重大事件的發生,加速了富士康布局中西部的步伐。
2008年,廣東省開始實施“騰籠換鳥”政策,正式名稱叫“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簡稱“雙轉移”)戰略。
“雙轉移”戰略的目的是調整結構、升級產業,優化勞動力素質,提高人均GDP。其內容包括轉移部分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將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
富士康雖然頭頂著全球級的諸多光環,但實質上屬于加工制造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因而也受到了“騰籠換鳥”政策的影響。
而且,當時隨著富士康的根據地---深圳基地的“跳樓”事件持續發酵,使得富士康的“血汗工廠”名聲遠揚。
另外,2008年正好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很多企業因為支撐不了經營成本而破產倒閉,或者搬遷到低成本的地區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富士康不得不考慮生存環境和經營成本,加快實施在中西部的布局戰略。河南省也就自然進入郭臺銘的視線。
人口資源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逾億。農村從業人員一直維持在幾千萬人,絕對數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能夠提供豐富且成本較低的勞動力。
省會鄭州市吸聚了本省大量農村勞動力。
地理位置及交通河南省地處中原,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鄭州地處河南省中北部,是全國公路、鐵路、航空的交通樞紐。按照高鐵線路規劃,鄭州將建成“米字型”的線路樞紐。
1997年建成通航的新鄭國際機場,位于鄭州市新鄭市和中牟縣交界處,是國內干線運輸機場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而且正在規劃二期擴建工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地理位置及交通優勢,可以節省物流成本,提升生產經營效率。這一點,對于富士康這樣的加工生產類大型企業很有價值。
當地政府的大力招商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即農業為主,急需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于是河南省派出了第一選手--省會鄭州,爭取富士康落戶。
如果富士康落戶鄭州,對于加快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而且,隨著相關配套產業和上下游廠商的進駐,必將進一步帶動鄭州市乃至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全面提升河南省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當然,當時中西部的很多省、市也是這么想的。
鄭州市對此高度重視,在2007年專門成立了“富士康科技集團鄭州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

鄭州市政府可以給富士康提供土地、稅收等利益讓渡。當然中西部其它城市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于是,河南省拿出了王牌--人口紅利。
“訂單經濟”是勞動密集型代工企業的主要模式,因而生產經營存在明顯的周期性。
富士康是蘋果公司最主要的代工企業,因而生產旺季即工人需求旺季,與蘋果公司的產品訂單同步。
這個特點直接決定著富士康的員工雇傭方式,平時只需維持適量工人,到旺季則需數量龐大的工人。短期內招募數十萬計的工人,其它地方難以做到,而人口大省河南省具有這個優勢。
由此,河南省政府承諾會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整合人力中介、社會、職業學校資源,建立勞動力供應網絡體系,以保證富士康的生產經營順利進行。

經過鄭州市及河南省政府的一番努力,在客觀優勢和充滿誠意的感召下,郭臺銘最終確定在鄭州建立大型科技園(生產基地)。
當然,在與鄭州談判期間,富士康加速擴張,在淮安、廊坊、武漢、營口、秦皇島、南京、南寧、重慶、成都的科技園陸續開幕。
2010年,鄭州科技園開幕投產。
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定位為全球領先企業的代工商和生產平臺,從勞動密集型逐步向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鄭州科技園是大型智能手機、消費性電子零組件及機構件生產基地暨系統組裝基地,包括出口加工區廠區、航空港廠區、中牟縣廠區。
投產兩年后的2012年,蘋果公司 CEO庫克參觀了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工廠的iPhone 生產線,給予了高度評價。

后來,為了最大程度獲取資源、發揮優勢,富士康在河南省追加投資,逐漸形成了“一核”(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多點”(濟源市、鶴壁市、周口市、商丘市、南陽市等)聯動網絡,實現了企業地方嵌入戰略衍伸及區域生產網絡建構。
事實證明,河南省吸引富士康落戶鄭州,雙方基本實現了雙贏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