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師作品集怎么做,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集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冬奧會開幕式“鬼才”設計師陳鵬、首位獲得 LVMH Prize的RuiZhou、多次登陸米蘭時裝周的ANGEL CEHN等等。中國設計在全球大放異彩,成為越來越多同學的心動專業,而這些優秀設計師所畢業的藝術院校也同樣是許多人的Dream school。

國外的藝術院校非常看重學生用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RoSSo特聘LCC平面設計教授Maria曾提到,“當人們看你的作品集時,你的作品不會自帶著你講解。所以你需要確保你的作品中包含了所有信息。”一份強有力的作品集,最好包括作品的靈感來源、創意構思的過程、草圖手稿、模型框架以及效果的表達。雖然作品集是個人成果的展示,但在作品集設計制作的時候,適當加入一些手稿,展現自身的思考過程也會成為過審的加分項。
①專業基礎能力
作品集需要與所申請的專業相關,當然例如時尚設計專業的作品也可能是從音樂、建筑、攝影中獲取靈感,但是與此同時需要展現自身擁有運用不同媒介、材料的設計能力。

②邏輯思維能力
作品集的關鍵要素是提供靈感來源以及材料的證據。作品集由多個作品組成,重點不在于項目數量,而在于制作過程和設計邏輯輸出的緊密性,向招生官清晰地闡述作品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該怎么做。
③創意思維和創造
靈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同等專業水平下,是否能將靈感發散轉化為作品集中可發展的設計產出是重要的考量,更大化地體現創作潛力讓自己獲得招生官的青睞。


Laura Tache
如何準備一本讓面試官心動的作品集?1、短時間抓住面試官的眼球
2、邏輯明確,不給自己挖坑
3、排版清晰明了,不要給面試官的觀看制造麻煩,避免眼花繚亂的排版
4、提前查校,了解申請院校的要求以及特殊命題要求
在作品集呈現方面,例如RoSSo陳同學是在自己的作品集將調研、靈感來源、材料選擇、草圖以及每一個的制作過程都記錄和拍攝下來放在了作品集排版里面,通過數碼印花、編織物、裝置的方式做不同的視覺設計呈現,全方位地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面試官對于其的評價是作品非常豐富,讓人感到眼前一亮,最終獲得了UAL、金斯頓、南安普頓的服裝設計OFFER!
總體來說,很多院校的官網對于作品集的呈現方式其實并不刻板,接受多種的呈現方式,比如:你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但你同樣可以在作品集中放進攝影或是動畫作品,提交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性的,因為招生官同樣希望在你的作品集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RoSSo Zhou同學 -獲得OFFER:
羅德島設計學院 服裝設計BA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Design program BFA
加州藝術學院 服裝設計BA
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 服裝設計BFA
芝加哥藝術學院 服裝設計BFA
奧蒂斯藝術設計學院 服裝設計BA
肯特州立大學 服裝設計BA
金斯頓大學 服裝設計BA


1、服裝設計的前景怎么樣?
近幾年,有關于服裝設計師的話題越來越多,服裝設計師儼然成為了服裝專業院校畢業生中炙手可熱的職位。但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后,各類職業瓶頸也隨之顯現,那么,中國服裝設計師的職業現狀如何?未來又有哪些機遇與出路?今天我將在這里帶來冷蕓時尚圈蕓友Veela所帶領的坐莊討論,與大家分享中國服裝設計師的生存現狀及未來出路。
一、國內設計師的現狀
對于品牌設計師來說,淘汰率高、可支配原創比例小是他們主要面臨的問題。而對于獨立設計師而言,資金及庫存則是他們往往需要關注的現實。但是,不論是品牌設計師還是獨立設計師,原創性、創造性、專業性都是他們應當具備的硬實力。只有過硬的專業技能與創造性結合,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天花板”。要想做一名好的設計師,對自身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1.品牌公司設計師
從工作細節來看,品牌公司大都分工明確細致:上下裝、連體、男裝、女裝、童裝都分別由不同的人和團隊負責。在產品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像一顆螺絲釘,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至于一些重要的決策類如企劃、流行元素,則由總監、經理以及主設計師決定。
一般大眾定位的品牌公司大多更注重的是爆版。通過改版,將大熱的款式換個顏色,或者長款改短款來完成自己的“設計”,原創和改版的占比大致為5/5或4/6。很多ODM訂貨就是為這種品牌公司服務的,貼牌工廠會有很多款供品牌公司挑選,挑選完畢后再換成品牌公司的商標,就是我們常說的“貼標”。
品牌公司目前的設計開發流程一般為:
設計企劃—出設計稿(圖案設計師、款式設計師協同開發)——商企、開發、設計等部門進行設計選稿——做工藝單——開發部門進行樣品制作(設計部門對貨品進行細節把控與調整)——上訂貨會。
在這類公司,設計師的日常工作內容大致為:
(1) 跟進每季秀場流行趨勢,關注市場時尚動態,并結合自己的靈感收集,完成新一季的設計企劃。
(2) 不定期進行市場調查、關注競爭品牌上架貨品進行分析。
(3) 連同開發生產部門尋找所需面料及工藝。
(4)每季貨品設計的開發等。
品牌設計師在晉升道路上所遇的瓶頸,結合個人目前在品牌公司的工作經驗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1)工作強度大。品牌公司SKU數量多,趕工期、加班為常態,高密度高壓力的工作量導致很多設計師都存在一定的健康問題。
(2) 淘汰率高。每年應屆畢業生數量龐大,年輕群體的思維拓展性強、與新鮮事物聯系緊密,會對一些從業多年的設計師產生一定的壓力。品牌設計師一般晉升通道都是助理-助理設計師-設計師-主設計/主管/經理-總監,如果設計師到達一定年齡沒有到管理層或者是總監,就很容易被淘汰。
(3) 入行門檻低、“天花板”低。入行門檻低導致競爭激烈,“天花板”低所以很多設計師到了一定年齡都會放棄這條道路。
(4)設計師到了一定年齡,由于長期與公司管理層的要求和銷售目標妥協,自由發揮的空間受限,因此思維容易固化,缺乏創新能力。
2.獨立設計師
獨立設計師品牌是否存在貼牌生產的情況,則需要分類來進行討論。對于起點高、略微成熟的獨立品牌(如Angel Chen)來說,他們在國內外已經打開了一定的市場,并有自己的目標用戶。這些品牌每季的開發從靈感發展到系列多為原創性設計過程。一些新興獨立設計師會采取工廠小單生產,給買手或者買手店供貨的方式進行品牌經營。
而另一部分以淘寶等線上品牌為依托的獨立品牌,既有像“密扇”、“隨意門”這類有一定時間的市場沉淀,部分已經從線上發展到了線下的品牌,因為他們需要用貨品去吸引目標客戶,在鞏固已有的客戶群的同時還要吸引新的客戶,所以貨品的獨特性是他們需要保持的重點。
除此之外,也有靠個人IP帶動品牌的例子,這些也就是所謂的“網紅品牌店”。通過個人IP流量帶動貨品的銷售,這種模式的品牌往往原創性不足,大部分是工廠拿貨、改版換標,或者部分原創、部分貼標模式。
獨立設計師遇到困境,其本質更多的是對其綜合能力的考量。品牌和設計的發展往往依托市場與知名度,因此設計師除了設計之外還需要了解商業運作的模式、消費者心理以及運營知識,即使上述條件都具備了,也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機遇才能將它們所產生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但還有一部分設計師,暫時沒有形成固定的客戶群,這些獨立設計師通常面對一個兩難的境地:市場希望價低物美,但獨立設計師的產品量低,成本高。因此,如果沒有投資人支撐,沒有充裕的資金以及穩健的推廣渠道,想要有良好的發展是很難的。
但如果不去推動發展,就更難進入市場。當然,對于找準市場人群這一點,獨立設計師也可以去慢慢培養自己的target customer,像上文提到的密扇、隨意門,他們都是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客群的。
二、中國設計師的未來發展及出路
1.互聯網經濟對設計師的影響
首先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將服裝設計師的門檻大大降低,導致市場上不免出現了魚目混珠、設計師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尤其是當下網紅文化的影響力,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已經成為了很多網紅的選擇,但是這些品牌在面料、版型等把控上不免有些問題。
盡管一些網紅、明星們的人氣高,但是所售出的衣服反響并不好。因為做一個優質時裝品牌需要面料、版型、款式、花型、設計等多個環節的敲定與銜接,有創意、有設計、有市場的品牌是獨具特色的靈感、敏銳的商業嗅覺、靈活的市場運營有機融合的心血產物。缺乏匠人精神,追求快速回報的思維是無法做好產品。
網紅店鋪的競爭力主要來源于服裝款式多,價格便宜。相對比之下,獨立設計師的店鋪款式較少,價格略高。但我們需要認識到,前者價格低廉是因為他們跳過了自主創造而直接進行到模仿的環節,本身做原創的成本要比直接抄版的成本要高很多,面料、做工都是成本。在原創設計的過程中,一個版型甚至要敲好幾次才能真正定下來,時間、溝通也都是成本。
2.當下市場環境中的機遇
對設計師來說,根據當下社會環境來改變策略是必要能力。現今波動性大、日趨復雜的市場環境雖然存在著不少風險,但也同時提供了可貴的機遇,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討論:
(1)社交媒體
千禧一代的社交媒體風潮打破了傳統紙媒的壟斷,為新興品牌們提供了覆蓋率廣、成本更低、時效更快的推廣平臺,利用社交媒體來增加曝光率成為了不少品牌和設計師的首選。
不僅是宣傳品牌,利用如bilibili等平臺形成自己的IP,積攢了一定潛在客戶后創立自己的品牌,同時結合必要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為自己的品牌進行設計及把關,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思路。
像金小妹也是因為把握了Instagram在歐美的普及趨勢,在社交媒體對品牌及個人故事都進行了出色的營銷,所以吸引到了不少粉絲,這種強黏性和忠誠度為品牌的銷售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2)連帶資源
設計師個人在向內提升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多將視角向外發散。身為團隊中的一員,在為統一大目標研發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團隊的連帶資源,這是設計師可以加以利用的一個方向。例如Kanye當初的團隊許多成員都自行成立了品牌,其中包括現在很受國內年輕人喜歡的ACW。
又比如DMS還會有限量球鞋發售,一則吸引年輕人來這里搶球鞋,二則讓年輕人知道了它這里面還有其他的時裝品牌。但這種“老帶新,互相推”的社交模式需要依托設計師提升個人的社交能力,因此學會如何良好進行社交是十分重要的。
(3)文化趨勢
新興的文化趨勢往往對一段時間的時尚風向起到引領作用。現在remake文化也在年輕人群體中普及開來。像定制、拼接重構、舊衣服重制等也是有一定市場的。
(4)國家政策
國家扶持、鼓勵有利于為創業者營造一個大環境,為增創品牌提供了條件。
3.中國設計師的職場歸宿
除了日常的晉升道路以及創立品牌。買手、搭配師、陳列、商品企劃、造型等都是設計師可以選擇的職場道路。
其中,企劃更多是作為統籌的類型,分為設計企劃和商品企劃。設計企劃一般都是制定一些流行元素的開發方向和素材,從而給到設計師進行參考,而商品企劃更多的是進行商品的SKU品類劃分,并根據好賣熱門的商品元素補充。
買手更偏向于商品企劃與設計企劃的結合,既要數據分析也要有一定設計美感,挑選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營造利益,或根據商品企劃所規劃的上貨波段需要的品類,SKU數量等等去市場、工作室找貨,也就是找前面提到的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