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服裝設計師你知道幾個嗎?,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師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今天話不多說,給大家介紹世界著名十大設計師,想成為設計師的朋友趕快來尋找榜樣吧~
1.卡爾·拉格菲爾德 (Karl Lagerfeld)
最著名的國際服裝設計師
卡爾·拉格菲爾德是如今在世的最著名的國際時裝設計大師,卡爾·拉格菲爾德 (Karl Lagerfeld) 是現任香奈兒 Chanel) 芬迪 (FENDI) 兩大品牌的首席設計師,時尚界人稱“老佛爺”、“卡爾大帝”。

三宅一生是一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的時裝極具創造力,集質樸、基本、現代于一體。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似乎一直獨立于歐美的高他的設計思想幾乎可以與整個西方服裝設計界相抗衡,是一種代表著未來新方向的嶄新設計風格。

▲攝影師Craig McDean鏡頭下的 Comme des Garcons,2017年
5.華倫天奴(Valentino)
優雅的意大利服裝設計師

高田賢三 (KENZO,也有譯為“凱卓”) 是第一個闖蕩巴黎的亞洲設計師,他向后來者展示了一條成功之路。高田賢三 (KENZO) 的樂觀精神和詩意美一直延續在設計中。高田賢三 (KENZO) 大師像一塊“藝木的海綿”,汲取各種不同的文化素材,然后通過他天才的聯想與現代時尚充分融匯,幻化出充滿樂趣和春天氣息的五彩作品。
7.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無國界時裝締造者

他與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一起,把西方式的建筑風格設計與日本服飾傳統結合起來,使服裝不僅僅是軀體的覆蓋物而是成為著裝者、身體與設計師精神意韻這三者交流的紐帶。
8.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永遠的女裝時尚改革者
克里斯汀-迪奧1905年生于法國諾曼底一個家道中落的家庭。二十年代常常一貧如洗,三十年代一出售時裝畫為生,1946他有了自己的公司。
他的時裝設計靈感來自一位高級交際花,以及好萊塢的漂亮女星Ava Gardner。

喬治·阿瑪尼 (Giorgio Armani) 先生曾經在14年內包攬了世界各地30多項服裝大獎,其中包括聞名遐爾的“Cutty Sark”。男裝設計師獎被他破紀錄的連獲六次。Armani (阿瑪尼) 品牌的時裝在大眾心中已經超出其本身的意義,而成為了事業有成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十大設計師的設計,你最喜歡誰的設計風格呢?
如果你想學到更多關于服裝設計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那就一定要關注我們哦,私信“服裝”就有教程分享哦(私信在我們主頁的上方哦)
1、怎樣才能成為出色的服裝設計師?
分享一個ZI II CI IEN的創始人支晨的服裝設計故事。
在市場分析中,支晨發現,市場對設計師品牌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對針織品類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而由于針織的技術和生產壁壘,目前市場上暫無直接的競爭品牌。這正是ZI II CI IEN的機會所在。此外,買手店激增、主力消費者年齡層的轉變,也讓支晨看到了無限大的未來。
支晨瞄準追求品牌獨特性的80、90、00后,緊握3至5線有購買力的店鋪,并入駐國際一流買手店與百貨。她采取線上線下訂貨與零售的銷售模式,在巴黎、上海、紐約多地提供實體訂貨服務,在線上建立品牌微店、官網,通過360度拍攝、數據分析、VR看秀等方法促進消費者購買。
但像支晨這樣的年輕設計師,多多少少會經歷品牌運營上的難處。從單純的創意輸出,擴大到組建團隊、日常運營、品牌宣傳,高度的工作壓力時時刻刻考驗著設計師們的承受能力。更困難的是,在創作時,設計師原本的創意理念也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市場的影響。設計師們需要不斷地平衡與取舍,為自己的品牌探索出一條生路。
對此,支晨的看法是:“設計師和藝術家要分清楚。我對自己的定位是設計師,而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有想法的,會是消費者愿意掛在衣柜里的東西。”為了便于開拓市場,支晨每一季新品都會做很多SKU,這是出于商業化的考慮。隨著客戶數量的增長,她還要考慮不同地域消費者的習慣。因此她會至少湊出1至2桿的衣服陳列,以保證每個店鋪消費者都能訂到想要的款式。
支晨并未給自己的市場定位設限。她說,以后的品牌一定是全方位著眼。最開始做品牌,起點的大門是以本能為鑰匙敲開的。如今的品牌定位與最初還是一個方向,但是更加細化,更加成熟。
疫情來襲,支晨并沒有亂了陣腳。她分析道:“服裝行業在非典時期下降了11%,但設計師牌子則很難被簡單定義為服裝品牌,畢竟設計師品牌面對的客群,是一群為設計買單、為獨特性買單的新消費者。這部分客戶的基礎資產積累好,抗風險能力強。”
人們有時評價風格強烈的設計師一成不變,有時覺得風格不那么明確的設計師雜亂乏味。張揚與穩定之間,是一片曖昧不清的模糊地帶。不過在支晨看來,這兩種并無優劣之分,每一條路堅持下去,就會做好。
何況在時尚行業,風格其實是有限的。如今,不同設計作品之間的差異值其實沒有達到“極大”的程度,很多東西其實已經被前幾代做過了。年輕人進入時尚行業,毫無疑問是新鮮血液的補充。可支晨觀察發現,新的設計師大多會走一遍和前幾代一樣或者相似的路。
支晨不會對年輕人的涌入產生危機感,她的危機感更多來自于自我的迭代。“自我要迭代,且足夠快。”
但成長不是變身,“不會和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