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巾幗花開綻芳華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2019-03-08 16:5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胡敏霞 包恒益
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的路上,她們用勤勞、汗水書寫銳意進取的精彩人生;自主創業的路上,她們用智慧、拼搏撐起婺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半邊天”;志愿服務的路上,她們用愛心、善舉溫暖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又到一年“三八”國際婦女節,讓我們走近新時代的婺城婦女,聆聽她們的真情故事……

金麗娟:美麗家園建設者
在長山鄉長山二村,一提起“金麗娟”這個名字,村民總會忍不住夸贊。在他們眼里,金麗娟是一位實打實的行動者,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帶頭人。從最熱心的婦女主任到最美村支書,金麗娟用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村民一致的信任,也獲得了家人的支持。“我婆婆做事情很認真,對村里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為。”“這么多年來我反正沒怎么見她閑著,有時候我都忍不住調侃她比總理還忙。”在金麗娟家中,筆者聽到了家人對她的評價。
據了解,金麗娟從1998年開始擔任村婦女主任,主要負責管理婦女計劃生育工作。那時候條件差,很多婦女生育完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顧,金麗娟就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挨家挨戶上門慰問、檢查生育后婦女放環情況,并對她們進行生育知識宣傳。也正是金麗娟的這份熱心腸,贏得了村民們的喜愛,2013年10月,金麗娟當選為長山二村的黨支部書記,平時除了要處理村里的日常瑣事,她還要帶領村兩委進行小城鎮整治建設工作,這讓原本就忙碌的她變得更加腳不沾地。
“記得有一次,我小孫女生病住院,我因為忙村里的事,根本沒時間去醫院,我兒子就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媽媽你連孫女都不要了嗎?后來,我兒媳婦發了一條,說媽媽沒關系,孩子我們會照顧,你去做自己的事就好。我當時看到消息,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在金麗娟記憶里,從大孫女出生到上學,再到小孫女出生,一直都是兒媳婦一個人照料,“比起別的婆婆,我真的不合格,對兒子兒媳虧欠太多了。” 說起對家人的愧疚,金麗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可是,一想起自己身上的責任,家人對她的支持,以及村民寄予的厚望,金麗娟就又開始一門心思地投入到村集體工作中。在小城鎮建設期間,她和村兩委一起積極投身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除了清理村民房前屋后堆積的垃圾以外,還規劃建設生態洗衣房和景觀小公園。“好多次,我們都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結束,村兩委干部都很認真負責。”最令金麗娟欣喜的是,自從創衛以來,不僅村里整體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就連村民素質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有一次,我們一個村民跟我說,金書記你看我現在抽完煙連煙頭都不敢亂扔了,每次都掐滅放在口袋里。”金麗娟笑著說道。

呂桂彥:服務群眾踐行者
“呂書記,我有個事情想請你幫忙,能不能給我些建議?”這天,家住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的吳阿姨急急忙忙地找到呂桂彥,對這段時間自己在小區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尋求幫助。“你先坐下來慢慢說,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呂桂彥邊倒水,邊招呼著吳阿姨。耐心地傾聽,仔細地記錄,對于吳阿姨所反映的問題,呂桂彥表示,會盡快聯系有關部門,幫忙解決。
2017年8月,呂桂彥擔任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黨委書記。自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她一直把服務群眾擺在工作首位,想群眾所想。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搭建了黨員群眾服務平臺,調動激發了黨員和居民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充分發揮了黨員在社區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打造社區紅色陣地,設立社區黨群沙龍廳以及百姓議事廳,開展科普驛站、電子書屋、姐妹編織坊、老娘舅、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活動項目,大大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
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她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和貼近群眾服務的原則,創新服務載體,拓寬服務領域,積極打造“情滿紅湖”、“時間銀行”等服務品牌,極大地提升了服務質量。“社區里打造的‘時間銀行’項目,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權益,更是對我所做志愿服務的一種肯定。”社區居民胡力和說道,“這個項目真好!”
社區黨委書記,職務雖小,但呂桂彥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之大。文明城市創建期間,面對社區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差,經費短缺等困難,作為社區黨委書記的呂桂彥始終沖在一線,聯系相關部門,組織黨員志愿者,共同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共粉刷了287個樓道,綠化補種面積達2400平方米,新增停車位100余個,曾經一個個“老破散”小區蛻變為干凈整潔、綠草如茵的花園式小區。
“為民謀實事,為民辦實事”秉承著這樣的工作理念,如今,在呂桂彥的努力下,紅湖路的“顏值”越來越高,居民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呂艷青:為婦女解憂的“娘家人”
“呂主席,這兩天有空的話來我家坐坐哇。”“好的好的。”走在竹馬鄉下張家村,村中的婦女見到呂艷青就會和她熱情地打起招呼,在她們的心里,呂艷青是一個可以說貼心話,為其解憂的“娘家人”,誰家有困難都會想到找她幫忙。
1996年,呂艷青當選為下張家村的婦女主任,負責村里的婦女工作,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呂艷青積極當好婦女“領頭羊”,帶領著村中婦女做好村中各項工作,小到專業知識的培訓,大到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重點工作的開展。
2015年,竹馬鄉開展垃圾分類減量化試點工作。工作一開始,她便主動參與其中,抱著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信心帶動全村開展垃圾分類。這一項工作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充分發揮婦代會作用,挑選有責任心、熱心的女黨員、女村民代表,組建成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宣傳監督隊,分片包干,點、面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同時,為了解決村上年輕女性的就業問題,她積極鼓勵大家利用互聯網進行苗木銷售,并把自己所積累的網絡銷售經驗傳授給每一個人,“在網上賣苗木,賺錢的同時還能照顧家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呂艷青說。在她的帶動下,如今,下張家村每家每戶都做起了網絡銷售,村上的苗木銷售再也不用發愁。
作為分管村中宣傳工作的呂艷青也積極推進村中各項工作,管理文化禮堂、組織排練文藝節目、宣傳區委區政府的各項政策……“這兩年,村里的文化活動多起來了,跳舞、演小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村民張阿姨說道。
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精神面貌好起來了,這些變化少不了呂艷青的一份功勞,但她還是依然忙碌地奔走在村子里,兒子勸她說:“媽,你就安分點待在家里照顧孫子吧。”可是,呂艷青卻還是歇不下來,她說:“作為村婦聯主席,我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當好村里婦女們的‘后盾’。”

萬曉燕:勇于突破創新的“造夢者”
說起萬曉燕,在婺城區算得上是一位響當當的女企業家。“自主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見到筆者,萬曉燕一語中的地說出了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秘訣。
自1998年企業成立至今,萬曉燕所創辦的金華歐倫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從最初的引進韓國技術和汽配專業研發人員,從事汽車排氣系統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到引進華東理工大學工業催化研究所承擔的國家863計劃核心技術成果“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制備技術”,研發生產汽車排氣催化器產能;再到后來不惜成本引進三元催化生產的一整套先進生產設備,以此來提高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同時,還專門建立了研發檢測中心,以縮短研發周期、保證產品質量。
2018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萬曉燕仍然把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擺在首位。這一年,在婺城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歐倫催化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管理、技術管理、研發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完善,從而贏得了“浙江制造”品牌。
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在不斷的突破和創新中,哪怕是在經濟發展的“寒潮”下,企業仍然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走進金華歐侖科技有限公司,呈現在記者面前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二十多名員工正忙碌在流水線上,只見他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焊接、組裝、調試……不到三分鐘,一套汽車排氣管總成就制造完工下線。據了解,進入2019年,公司來自吉利汽車的訂單大幅增長,預計今年生產銷售形勢將會好于去年。“熬過了寒冷的冬天,溫暖的春天終會來臨。”萬曉燕告訴記者。
萬曉燕就是這樣一位有魄力的女性,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而對她來說,真正成功的企業人不應該只是做好企業,還應該關注社會需求。2001年,萬曉燕了解到一些老人有到老年公寓養老的想法,就斥資創辦了橄欖山苑。運行19年以來,哪怕公司里事情再多再忙,萬曉燕都會去養老院里看看老人們,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老人在這里得以安度晚年。
堅韌不拔、溫柔善良,在萬曉燕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女性的光芒。

吳夏欣:自主創業勇當“逐夢人”
“現在很多當媽媽的都是‘80后’、‘90后’,她們對月嫂的要求也會比較高,而在金華這個市場,高級月嫂幾乎是空白的,所以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高端母嬰時代,讓更多的年輕媽媽享受到更專業的服務和照顧。”在金華大堰河母嬰服務有限公司,筆者見到了吳夏欣,也見識了這個“90后”女孩的宏偉目標。
起初,吳夏欣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母嬰月嫂培訓這一行,畢業于浙江傳媒學院的她學的是新聞采編專業,在杭州生活的7年中,她做過電臺企劃,也擔任過婚禮執行,事業干得風風火火,可是也正因為如此,她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機會。2016年底,在父母多次建議下,吳夏欣決定回到金華幫助父母管理金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可是,人雖然回來了,她的事業心卻沒有隨之減小,“我覺得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天生喜歡挑戰的吳夏欣逐漸意識到父母開的培訓學校雖然有一定基礎,但是卻沒有形成自己的優勢。
那么自己該如何做出改變呢?在得知二胎政策的即將全面放開時,吳夏欣將眼光瞄準了“月嫂”這個市場,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金華大堰河母嬰服務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培訓和輸出高級育嬰師。“因為現在隨著客戶群的年輕化,他們更愿意花更多的錢請一個專業、用心、負責的月嫂。”吳夏欣說道。可是“專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為了更好地培育學員,提升她們的專業水平,吳夏欣開始學習育嬰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她專門跑到各大婦保醫院進修,通過實踐一點一滴掌握母嬰知識,同時,對于禮儀培訓、溝通技巧培訓、心理學培訓她也毫不放松。在她的高標準、嚴要求下,公司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能、高素養、高情商的“金牌月嫂”。不僅如此,吳夏欣還通過送上戶、上門回訪等形式了解學員和客戶的情況,架起她們之間的橋梁,將服務做到盡善盡美。
“通過吳老師的培訓,我得到了滿意的工作,也提升了自信。”月嫂楊阿姨告訴筆者,其實像她這樣的學員還有很多。面對這份事業,吳夏欣感慨地說道:“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通過培訓和輸出,我能讓更多人提升價值,得到滿意工作,同時讓更多年輕媽媽得到優質的照顧,我覺得很開心。”

鄢繼瓊:致富路上的“領跑者”
剛走進白龍橋鎮董村,筆者就看到了一個個蔬菜大棚。據村民介紹,從2005年開始,村里就有不少農戶通過大棚技術來種植辣椒,一來可以減少種植辣椒對環境的依賴,二來也可以增加產值,提高收入。說起這項技術的帶頭人,村民們都紛紛提到了“鄢繼瓊”這個名字。
在村民的帶領下,筆者見到了傳說中的“辣椒大王”——鄢繼瓊。
據鄢繼瓊介紹,2000年8月她從深圳回來,就開始琢磨如何創業。考慮到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村里條件限制,鄢繼瓊想到了種植業,于是,她通過買書、看錄像學習到了大棚種植技術,并種起了大棚辣椒。“其實大棚種植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除了控制濕度、溫度,還要掌握施肥、育苗和播種的細節。”鄢繼瓊說。為此,她專門跑去參加省市舉辦的農博會,并向種植業專家討教經驗。“去年,我們就組織了科普培訓班,請專家進村來講解種植培育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并進行現場實踐指導。”鄢繼瓊告訴記者,隨著技術的提升,她也開始逐漸擴大種植規模,如今她和丈夫兩人共種植了50余畝大棚辣椒,近50萬元左右的年均收入。同時,在她的帶領下,董村也已經有近90%的村民種植大棚辣椒,全村每天都會輸出7000多公斤的辣椒,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萬元以上。
然而,鄢繼瓊也提到,種植辣椒并非想象中這么容易,她的辣椒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2012年,當時鄢繼瓊是用毛竹大棚進行辣椒種植,正當她滿懷欣喜地期待著辣椒豐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卻讓她陷入了絕望。“我記得那場雪真的很大,短短半個小時,所有的大棚都被壓壞了,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放棄,不想再種了。”回憶起這些,鄢繼瓊顯得無奈。后來,在家人的鼓勵下,她重拾了動力,將毛竹大棚換成了單體鋼架大棚,也花費了更多心思提升種植技術,漸漸地才有了如今的成績。
當提及這么多年來最大的感受時,鄢繼瓊笑著說道:“我覺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堅持,有付出總會有收獲的。”

虞文花:熱心公益的“圓夢人”
“妹妹,來,先喝杯茶。”言談間,虞文花已經泡好了茶水,緊接著她又開始搜羅家里的瓜子、核桃、水果干……沒一會,桌上就擺滿了各種小食。“這些你嘗嘗,自己家里做的。”就如同沙畈鄉周村村民所說,虞文花是出了名的好客,因此大家也給她起了個親切的稱呼——“熱心大姐”。
說起走上公益這條路,虞文花謙虛地說道:“哪里算得上公益?就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剛開始也是鬧著玩。”據了解,起初虞文花看到村里的百姓平時幾乎沒有娛樂活動,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她萌生了組織大家跳舞的想法。“一開始我就和幾個小姐妹試著組織一些小娛樂活動,沒想到村民積極性都挺高的。”在虞文花的帶動下,周村舞蹈隊初具規模,并且開始從自娛自樂走向了公益演出的道路。據虞文花介紹,每一年舞蹈隊都會去山村、敬老院等地,為老人們表演節目,送去歡樂。
除了演出以外,虞文花還帶領周村愛心姐妹團的成員一起為老人理發、包餃子、送糧油,平時,她也會經常抽空去給村里的老人打掃衛生,清洗衣物,陪老人聊天談心。“花花對我們很好的,一有空就來幫我們洗衣服啊,打掃衛生什么的,她自己事情也多,我經常跟她說讓她忙自己的事去,她呢總是要來照顧我們,真的比女兒還親。”鄰居王奶奶告訴記者。在村民眼中,虞文花不僅能干本事、慷慨熱情,對老人也是既有耐心又有愛心,不過在虞文花自己看來,這些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能陪老人解解悶,替外出打工的人照顧照顧老人,是她十分樂意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虞文花的姐妹群也會自發地進行撿垃圾、清洗垃圾桶等活動,而她們的這些暖心舉動也影響了無數愛心人士,讓他們自愿加入文明創建志愿者隊伍,為文明城市寫下濃重一筆。
如果說一年兩年是源于善良,三年五年是出于堅持,那十四五年的這條公益路,就是虞文花帶給我們的最大感動。

朱夢琴:傳統產業的“升級者”
“叮咚,叮咚……”見到朱夢琴時,她正忙著招呼網上的顧客,“親,好的,我們會盡快發貨。”這邊,阿里旺旺的提示音不斷響起,而另一邊,15個月大的女兒則一個勁地叫著“媽媽,媽媽……”,想要朱夢琴抱抱,于是,她就抱起女兒,坐回到書桌前,耐心地回復顧客的信息。這是“80后”姑娘朱夢琴努力生活的樣子。
“我們廠的鞋子基本是自己設計的,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我們經常外出學習,積極創新。”作為白龍橋鎮增發鞋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朱夢琴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現在生意不好做,我們作為小規模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必須認真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還要不斷創新。”
其實,對于做生意,朱夢琴是“半路出家”,“大學時,我學的專業是藥學。”作為一個“門外漢”,這些年,為了能夠幫助家里把生意做好,她可沒少下功夫,學習公司管理知識、抓產品質量、研發新產品,平日里,最常見的情景就是朱夢琴和婆婆兩人半趴在設計桌上,一起看圖打板,然后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討論,商量出當下最新的鞋子款式。現如今該廠不僅生產兒童鞋,還有各式各樣的成人鞋。
2016年,為了打開市場,朱夢琴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家網店。“那時候,進軍淘寶其實是比較晚了,面臨很大的困難。”想要把淘寶做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淘寶經營一竅不通的朱夢琴開始“瘋狂”學習,如何吸引顧客,如何拍好產品的照片,如何和顧客打交道……每一個環節,她都親力親為,對她而言,淘寶是自己一份獨立的事業。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光線上銷售的兒童鞋數量就達到6萬雙左右。網上銷售,拓寬了傳統來料加工業的銷售渠道,增加了產品銷量,同時,還幫助解決了周邊一批婦女就業問題。
這下,朱夢琴對于網上銷售事業的干勁更加足了。這不,雖然女兒剛15個月,她就又開始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了。“今年,我準備多出去跑跑,同時,升級自己家的機械設備,生產出更多的兒童鞋款式,繼續把淘寶經營起來,此外,也要把天貓旗艦店做起來。”談及今后的發展,朱夢琴的眼睛里透露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