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搞創作# 好多剛邁入體制剛接觸材料工作的兄弟姐妹,存在材料恐慌,認為寫材料必是文科生才專長,必是學者作家才出彩,其實不然,原因及實情有三:
其一,文理各有優勢。思路決定出路,決定一堆文字的優劣好壞。文科生的優勢在于基本功扎實,知識儲備廣博,善用文字語法增色文章,缺點是思維不如工理生來得簡單直接,思路不夠發散不敢跨越不會創新,當然不能一言以蔽之,也有兼而有之的,但是大抵也出不了文字圈的創新。工理科生面臨先天落后,比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在于對詞句運用的熟練,在于對文字錯誤率的掌控等諸多方面慢人一步。表面上看似文科生得天獨厚天命所歸,材料工作好似就只能是文科才最為適合,實則不然。文科生博聞強記,下限成熟,入門容易,但是相對死板,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而不創新,所謂后勁不足。因為我們日常工作和學習當中所用最多都是文有定法的公文處理,自由發揮的空間有限,容許創新的地方不多,故而門檻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工理科生注重邏輯思維能力,普遍靈活高效、思維跳躍,不拖泥帶水,不咬文嚼字,不循規蹈矩,不瞻前顧后。有鑒于后期的角逐在于需要發揮的材料類型,比如領導講話、典型亮點類材料、通訊類寫作等需要出彩的材料中,因此很多后來居上克服了文字基礎桎梏的后進生反而因思路新數據廣的工理科生更能博人眼球,直擊要害,上限反而更高一些。
其二,材料也看人脈。所謂人脈,就是材料素材的來源,在于很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這一點上自古文人相輕,得來不易,加之文人多木訥,交友不廣,溝通恐慌,這方面不如工理科生的收集互助能力,現實中偏文的確實不如偏工理的有眼色會做人,更何況準備文武雙修之人,進步會很快,就是發揮優勢收集整理提升材料厚度,更愿意高效共享甚至是模仿抄襲,其實不足為恥。天下文章一大抄,照貓畫虎也需要各憑本事。身處信息化網絡化大爆炸的今天,時間緊任務重的期間,如何能又快又好的出貨,比更好但慢且易誤事,更適應材料工作本身,何況還要經受反復修改,很多材料人肯定深有感觸。
其三,材料不止是文字。材料首先是文字,但更是工作所需,為政為事之要,用以上傳下達,用以升華領導行為意圖,用以表達用以表態用以表現,所以不僅僅需要文字功底之深厚,還要見人見事見物見實例見數據,好的寫手綜合能力都強,文字成稿有血有肉,華麗而不失務實,既朗朗上口有貼近生活,既有文墨也見口語,既體現文字質量,也提現工作質量,在這方面,文科生往往不如理科生見多識廣,喜歡涉獵廣泛,經常異想天開又實踐經驗豐富。
當然,文肯定比工理容易入門,但是畢竟材料的大多數門檻不高,工理大可奮起直追,現在很多工理科生文字功底也不錯,而且考公多學申論也有益提升,待掌握一定必要的基礎文字常識之后,充分發揮自己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些許優勢,大有后勁可為,故而文工理都沒必要恐慌材料工作,熟能生巧,總會勝任甚至達到爐火純青文采飛揚之境界。
文理其實不應分家,我國以文治國比重較大,任何人任何年齡任何職業都有可能涉獵材料工作,先從基礎入門,進而精進出彩,都是一個過程,只要堅持,都可以有一定造詣,當然爬格子的結局難料,牽扯因素過多,入行還需謹慎,手機碼字一家之言以言各位,個中疏漏還請不吝賜教。
1、公務員的薪資待遇如何?
相信對于很多人來說,無論哪個行業哪份職業,第一個會考慮的就是薪資待遇問題,畢竟事關生存。公務員工資從縱向上看,在很大程度上與單位所在區域財政收入情況有正相關性。比如,珠三角地區的工資會遠比粵東西北高,同一個地級市里面經濟發達的縣區工資會遠比經濟落后的縣區要高。同時,還與其行政隸屬關系有關。比如市直機關會比縣區級機關高,而縣區級機關又遠遠高于鄉鎮機關。在橫向來看,還會與其單位屬性有關聯。比如財政創收單位,福利待遇會遠遠比吃飯財政單位要好。所以,在報考公務員之前,需要先好好地了解一下各職位組之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