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家-城市暫時PAUSE藝術永不停歇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姓名:龐寬
年齡:46歲
職業:新褲子樂隊主唱兼鍵盤手
5月7日16點,直播間響起魔性的《西游記》主題曲《云宮迅音》,新褲子成員、主唱之一龐寬,從疲塌的狀態里秒速抖擻起來,就好像擺脫無形五指山的潑猴兒,歡脫地對著鏡頭擺手告別,然后藍褲衩、赤腳跳下“舞臺”(2.5X2.5米、高1.2米),一溜煙地出框了,包括自熱米飯、礦泉水、卷筒紙等物資都已經消耗得干干凈凈,大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意味。




1978年,美籍華人謝德慶在西方藝術史引起轟動、一戰成名的作品《籠子》雖然穩站前輩寶座,后續隔三差五都有類似的作品頂著“行為藝術”的標簽出爐,毀譽參半。近些年,連藝人郭德綱、陳冠希都有類似的“表演”,但不得不說,龐博士的直播放在2022年的春夏之交,且不論日后蓋棺定論藝術價值幾許,單論現實滲透力及超越語言的幽默感,也應該寫入這一年民間表達的大事件。

COSMO:直播期間你的心態有波動變化嗎?
龐寬:開始一兩天特別地高興,自嗨,可能因為太嗨,酒喝得特別快,到中間的時候就有點難熬,第八九天那種幽閉的感覺出來了,你也不知道白天還是黑夜,燈一直開著,你看我這皮膚黑的。

COSMO:你怎么評價中間發生的“小插曲”,一個人COSPLAY成暴風兵(“星球大戰”人物)闖進鏡頭。
龐寬:特別好,如果按照最初的設定是允許參觀的,應該有更多有趣的。第一天就有一個哥們兒拿了我臺上一瓶水喝掉,后來知道他也是開畫廊的;暴風兵闖進來也是真沒想到,也許下一次是哈利·波特電影里的,幸虧這個電影我看過,所以能夠用電影里的梗來快速交流一下。

《15分鐘的交換》是顧丹第從2019年開始做的個人長期項目。她會去往各個城市,通過15分鐘面對面即興肖像畫創作,試圖捕捉采集新一代青年標志集合。隨著城市進入全面靜態管理,顧丹第的創作思緒卻異常活躍,“我想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做點特別的事情。”
顧丹第將之前“面對面”肖像畫的形式復刻到線上,重啟疫情群像版本的《15分鐘的交換》,發起在線招募后,不到半天就有96位上海居家者報名參與直播連麥。15分鐘的時間,你希望呈現并被記錄怎樣的疫情狀態下的自己?有人很有儀式感地化了精致的妝面;也有人頂著發箍敷著面膜,決定記錄下面膜護膚的這15分鐘;有位顧丹第的老朋友,甚至為了這次線上面對面噴了幾泵香水……

4月26日—4月29日四天時間,顧丹第通過連線“我繪你話“完成了96幅肖像畫創作。“每幅肖像作品15分鐘完成,96乘以15正好是一天24小時的時間,所以,這個創作項目也是一個時間性的探索。” 顧丹第說,自己對“窗”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宅家40多天里,她常常無意識朝著窗外發呆。除了狹義的門窗,接收信息的手機屏幕也是窗,可以傾訴的朋友鄰居也是窗,藝術創作也是。
在我們還可以在街上閑逛的日子,我們常常舉目望向都市萬家燈火,每一扇亮著燈的窗戶里面都有一張鮮活的臉。居家的日子,我們感受不到窗外探望的目光,窗外風景中也少了形形色色的行路人。顧丹第的肖像畫創作計劃中,群體面孔的記錄也是一扇窗,讓我們真實感受到,居家期間起碼有96種生活還在繼續。隔著窗對看,或許便是都市人之前心照不宣的互相關照了。

COSMO:藝術創作之外,疫情期間的Routine是什么樣的?
顧丹第:跟鄰居阿姨聊家常、學習上海話,用街道發的面粉、酵母粉包餃子、包子、扭花卷兒。

COSMO:除了《15分鐘的交換》,還做了什么別的藝術創作項目?
顧丹第:除了這個項目,我還做了陶瓷創作《液體貓》系列。瓷泥對我來說是一個新嘗試,它可以將我腦海里的視覺元素立體化,充滿不確定性與隨機性。我很喜歡用雙手揉捏泥土,塑造一個個新形象的感覺,仿佛孕育新生命,很有使命感。不過,因為原料短缺和燒窯條件限制,需要解封后才能繼續完成創作了。


名字: 汪可兒 Mimosa Wong
年齡:33歲
職業:室內設計師/個人藝術創作者
擅長的創作類型:丙烯繪畫或數碼立體創作者
對于室內設計師的Mimosa來說,疫情所帶來的物理限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她認為這樣的時期更像是一場“閉關修行”,減去了浮躁的生活狀態,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與自己對話,和自己相處。疫情居家后,Mimosa的生活狀態分為日間工作、午夜創作的模式。晨間咖啡后,她開始專注于室內設計創作和各種頭腦風暴討論會議;在晚餐后開始自己的藝術創作直至深夜,身心完全沉浸在畫布上,神經放松,深感治愈。

2022年春夏在上海居家期間,Mimosa創作了《Astronomy天文奇遇》,她說這是一種本能的創作:“讓精神去太空漫游吧!”她覺得每次創作的過程都是對自己此時此刻的重新認識,細致到最近吃的食物和看的書,或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會誠實地落到畫布上。在創作過程中,Mimosa很少起草稿或者預想畫作最后的完成形態,而是先以當時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在畫布上涂抹,時間和感受會帶領著她的手自由表達。這也恰恰是她覺得創作過程里最有趣的一部分,畢竟未知的才能算驚喜。

COSMO:對于同樣在居家期間也想要創作的小伙伴們,有什么建議或技巧可以傳遞的嗎?
Mimosa:能長燃的創作之心才是首要。因此,想要創作的朋友們需要做的是:立刻拿起筆并畫到紙上(笑)。準備畫具,例如油畫棒/丙烯/彩色鉛筆/馬克筆等等,嘗試描繪你最有感覺的事物,不要去過多思考畫得好不好。當你涂滿第十張紙的時候,量變引起質變,想要表達的事物會越來越清晰,日常中的感知力也會越來越細膩,請記住這種狀態并堅持創作!
COSMO:在疫情居家期間,你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體現在創作里嗎?
Mimosa:創作中最顯而易見的是色彩變化,居家期間的創作更多的是冷色調的藍綠系,這種顏色選擇是無意識之舉。如果一定要解釋,我會說,橙色代表憤怒;藍色代表克制;綠色代表向往自然;桃紅色代表冒險;粉色系則代表美夢。但這一套情感色系只屬于我,是新的表達和體驗。


既然“想出門”這個想法無法實現,Bing就想辦法把它具象化、符號化。以這三個字為出發點,Bing利用字體去發展出不同的 3D 造型,并將其與本人過去的一些出游照片結合, 創作出一系列數字雕塑,表達一種“好想出門,但只能望梅止渴”的心情。

COSMO:分享抗疫期間的日常生活、工作與創作作息。
Bing:狀態好的時候,作息就非常規律,上午 10 點半起床線上會議,12點左右做飯吃飯,下午工作到差不多五六點起身運動,做晚餐吃晚飯,吃完飯要么躺沙發刷手機,要么做些個人項目或創作。我睡覺比較晚,一般1點多上床,最近失眠比較嚴重,都是4點以后聽著鳥叫白噪音入睡。如果要搶菜就直接不睡,定好鬧鐘6點用筋膜槍瘋狂點擊,搶到以后再心滿意足地睡去。狀態不好的時候就……除了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其他時候一律躺著,刷視頻或睡覺,逃避現實。
居家期間就是狀態好跟喪之間反復橫跳,反復自救。
COSMO:等疫情過去,你最想做的事情有哪些?
Bing:1. 帶上各種垃圾食品和奶茶到朋友家聊通宵;2. 在虎牙上貼鉆;3. 去草地或沙灘打滾;4. 辭職做數字游民。

嫣yanyan 28歲 化妝師/人體彩繪師
居家期間,我萌發了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作畫的想法,于是手部彩繪是我最近的一個創作形式。如果大家也想畫手繪,可以嘗試結合手部的動作去創作,三維的“畫布”可能比二維的畫紙給你帶來更加出乎意料的視覺效果哦!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對皮膚無害的顏料和產品,安全是第一位。

生陽 25歲 觀念攝影師/裝置藝術家
做這個裝置的起因是發物資的時候發了花菜,花菜的葉子不能吃,但是特殊時期又覺得丟了好可惜,干脆就以這個為出發點,找了一些其他東西玩了一下,還用了曬衣服的晾衣桿什么的做了鋼架支撐。其實,裝置的概念本身就不復雜 ,從小到大的東西都是可以做的,可以從生活中身邊的物品開始解構重組,廢物再利用。

陳大愛 32歲 暫時歇業的淘寶店主
在居家期間我織了三件衣服,做“織女”不僅僅是打發時間,也是一個治愈自己的過程。對于新手小白來說,可與先學下基礎針法,比如:起針、上針、下針、收針,從小件織起來熟悉針法,圍巾、帽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當你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你會獲得一個滿足感,這會使你更有耐心地繼續織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