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近粘人,一離開人就哭是什么原因,嬰兒總是讓抱著一放就哭怎么辦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我記得我剛剛生完孩子的時候,我們家的月嫂阿姨和我說,孩子千萬不能經常抱著,不然抱習慣了,以后就有你辛苦的了。所以月子里面的時候,總是讓寶寶躺著。出月子,也是能盡量讓寶寶自己躺著就不去抱。但是后面慢慢的發現不行了,盡管我已經很少的主動抱她,但是好像寶寶越大就越聰明。每次我輕輕把她放床上的時候,她立馬就哭了,所以只能抱著,后面不僅要抱著,還要抱著走,坐著抱她,她都不滿足了。

③孩子的天性
剛生完孩子的時候,月嫂,媽媽,婆婆都說過,孩子不能經常抱著,如果抱習慣了,以后辛苦的就是你。但是實際上,孩子天生就是渴望母愛的,所以孩子喜歡依偎在母親的懷里,喜歡粘在媽媽的身上,躺在媽媽的身邊,這個都是孩子的天性。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面呆了那么久,出來之后又是喝著媽媽的母乳。這種對媽媽的依賴,其實就是一種天性。

1.給孩子裹襁褓
因為嬰兒在媽媽肚子里面的時候,都是被包裹在羊水中,四肢都是能觸碰到羊水膜的。但是出生之后,突然一下子的空間變大了,孩子就會感覺到害怕。所以說媽媽可以給孩子裹襁褓,這樣寶寶就會比較有安全感,也能緩解寶寶哭鬧讓大人抱的情況。

2.躺著陪著寶寶玩
父母可以讓寶寶躺著,然后陪伴孩子玩耍,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玩具,或者給寶寶講故事,讓寶寶慢慢習慣這樣陪伴的方式。這樣也可以減輕寶寶哭著鬧著讓大人抱著的情況。
不過我想也有很多媽媽都很享受,抱著自己寶寶的過程,畢竟等寶寶長大了,很多時候媽媽想抱,孩子都不愿意了呢?
1、懷疑月嫂給嬰兒下安眠藥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為你上面描述的太簡單了,所以我很難確定你具體想了解那方面的問題 。建議你把你想了解的問題直接發給我,我們可以針對性的給您做出解答,祝你生活愉快。2、嬰兒和母親的分離焦慮是怎么回事?有何種表現?
現在動不動就提分離焦慮,搞得媽媽們都很緊張,生怕自己和孩子分開,會讓寶寶有分離焦慮,影響健康發育。
為了讓媽媽們不再擔心,我從專業角度來說一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分離焦慮分為正常的分離焦慮和不正常的分離焦慮。
1、正常的分離焦慮。
比方說,媽媽想出去溜達一會,剛把寶寶遞給爸爸,寶寶就開始大哭大鬧。媽媽一哄一抱,寶寶就不哭了。
這種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而且是正常的。
分離焦慮,指的是小孩子同家人分開的時候產生的不安、不愉快的悲觀情緒反應。
主要表現有煩躁、不安、哭鬧等。
這是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對父母等親人的依賴程度是最高的。待在熟悉的人身邊,他們才能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而突然和親人分開,他們本能地就會覺得失去了安全,會害怕,這個時候,分離焦慮就出現了。
分離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是很正常的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情緒。
這種情緒只要控制在適度范圍,不是長時間的出現,沒有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育,那就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不是心理疾病。
2、不正常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障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疾病。
分離焦慮障礙,指的是嬰幼兒對和親人分開存在著過度的害怕和焦慮,長時間存在,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育。
只有出現這種情況,才是不正常的,才需要找醫生。
舉個例子對比一下,家長們就明白區別了。
比方說,我們送寶寶去幼兒園。
一開始,寶寶不愿意離開媽媽,又哭又鬧。
過了幾天,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去幼兒園上學也不再哭鬧了,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也能接觸、交往了。
這種情況就是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情況。
而寶寶如果一直哭鬧,持續不斷哭鬧,做噩夢、甚至身體出現嘔吐、頭疼、胃疼等反應,這種情況持續4周以上,那就不正常了。
這時,我們就要考慮這是分離焦慮障礙了。
通過上述的例子,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兩者的區別。
孩子剛開始去幼兒園,是分離焦慮最容易出現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才能讓寶寶輕松一點呢?
1、提前熟悉新環境。
進入幼兒園的前兩個月,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耍,同時分享一些幼兒園的有趣事情。
這樣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對上幼兒園有憧憬和向往。
2、平時多接觸同齡階段的小朋友。
平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小朋友一起玩,能增強孩子的社會性。
3、提前訓練適應。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要讓他們慢慢適應和媽媽的分開。可以和寶寶約定,媽媽大概幾分鐘后回來。
經常這樣訓練,寶寶們會慢慢適應媽媽的離開,培養出對家長的信任。
點個贊再走嘛~
我是柳柳老師,有趣有料的教育心理老師,情感導師。
關注我,更多實用知識推送給您。
有情感心理問題,可以私信問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