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職教標桿的羅田實踐羅田理工中專做強做精職教品牌觀察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美麗校園
初冬時節,走進羅田理工中專,風景獨好:
鱗次櫛比的樓宇氣勢恢宏,隨處可見的廊亭古樸秀美;運動場上,同學們揮灑著青春的汗水;實訓樓里,錘煉技能的身影見證追夢的步履;教室里,秩序井然,同學們或伏案疾書或凝神傾聽……
“學校變化真大”是最切身感受,而老師們直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與此相得益彰的,是羅田理工的另一組數據——
育人水平穩居全市中職之首。近7年,400多人在國家、省、市技能大賽及其他各類賽事中獲獎,數量之多、規格之高,居全市中職學校之首;500多人進入本科院校。
辦學條件全面提升: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升級校園。新建的現代化教學大樓、實訓大樓巍峨挺拔,標準化的運動場氣勢恢宏,教師辦公室、學生公寓、師生食堂改造一新,花園式的學校已具雛形。
發展氣場持續升騰。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在校人數從2015年的2000余人,增加到現在的4500余人,羅田普職比達到六比四;“內涵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學校呈現出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喜人局面。
社會影響從黃岡走向全國。先后獲得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國家榮譽,辦學水平,實現了全市領先,全省有地位、全國有影響,成為中職學校做強品牌的標桿。
一幅幅生機勃發的畫面,一組組閃亮躍動的數據,是羅田理工中專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是擦亮職教品牌的生動實踐,也昭示著羅田中職教育正迸發出磅礴力量!
這一切奧秘何在?
學校負責人馮建民認為,這與學校把握機遇,堅持走“文化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的內涵發展之路,做強做精職教品牌的辦學思想密不可分,與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及各級主管部門大力支持的大氣候、好環境密不可分。

多彩教師活動之慶“三·八” 武漢大學賞櫻花
A 因勢而謀,“幸福理工”提振精氣神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在羅田理工采訪,讓人驚訝的是,遇到的每一位老師都很自信,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隨著采訪的深入,從老師們的話中,找到了答案: “幸福理工”建設把學校變成大家的精神王國,讓老師有了職業成就感和職業尊嚴。
有著30年工齡的老理工人楊仕鵬回憶說,今日激情飛揚的老師,也曾面臨著職業的困惑和迷茫。
他介紹道,羅田理工是由多所學校合并而來。前些年,部門多,業務不同,考核方式不一樣,利益很難平衡。招收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習慣也不太好,教師難有職業成就感。
特別是2014年之前,學校債務沉重,加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招生減少,導致老師信心不足,倍感迷茫,許多年輕教師紛紛想辦法調走了。
2014年底,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面對士氣低迷的困境,學校因時而謀,提出打造“幸福理工”文化理念,通過思想引領、多彩活動、改善條件、提高待遇、搭建平臺,鼓舞士氣。
自此, 每年教師集訓或每月教職工例會,校領導總會分析職業教育的大好形勢,傳遞職業教育“好聲音”,消除大家對學校債務大、生源減少的憂慮。
“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辦公室新裝了空調,每位教師配備了電腦;提升了教師待遇,各項獎勵政策全部兌現;為減輕師生的負擔,特意將早晨起床推遲半小時;為方便師生,將工作5天放假2天改為工作10天放假4天,深受師生歡迎。今年暑假,學校還投入300多萬元,改造了食堂,現在就餐是一種享受。”
說起學校對老師的用心,楊仕鵬老師如數家珍,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職業教育有前景,學校有潛力,老師的心聲和訴求被重視。
同時,多措為教師成長搭建舞臺,提高教師的職業獲得感。
每年“五四”、教師節等節日,學校組織評先評優,讓優秀的班主任、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受尊敬的對象;每年選拔一批骨干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教學比武。
學習、培訓,已成了羅田理工老師最大的福利待遇,先后有200多人次赴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武漢等地問道取經,學校每年支付培訓費幾十萬元。
“幸福理工”的實施,增強了老師的幸福感,提振了精氣神,越來越多的老師樹立起職業自信,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隨之形成。
李晶、王娟、徐婷、程琪、汪俊嫻等一批年輕教師,如春筍拔節般成長;晏玉華、方向陽、何成勝等老師,被評為鄂東技能名師;汪自忠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何志斌老師被評為全國職教名師,馮建民被確定為全省德育中心教研組組長,負責全省中職德育教師的培訓和比賽工作,他還是全省職教學會副會長;史文芬教師被遴選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評委;張躍飛教師被評為正高級教師,萬從章被評為省級“技能名師工作之室”。近幾年,先后有朱賢寅、胡水鳳、劉潔、張衛、岳偉紅、何健、肖麗秋等40多位老師在省、市級大賽中摘金奪銀。
“現在人心特別齊,老師在外都說學校好,學校群里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我認為這是最難得的。”工會負責人田華說。

羅田理工教師團隊在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獲一等獎
B 應勢而動,打造立德樹人的“理工模式”
翻開羅田理工近年的競賽史,一串串金光閃閃的獎牌映入眼簾:2018年羅田理工中專計算機專業代表全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全國中職組團體二等獎;2019年建筑專業學生代表全省參加全國裝飾技能大賽獲團體三等獎;在全省技能大賽、全市技能大賽中,羅田理工更是逢賽必奪,有獎必拿,創造了無數個“高光時刻”。
成績絕非偶然。馮建民說:“職業教育,是制造強國的必經之路。‘中國制造2025’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培育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但中職生入學時,普遍紀律觀念淡薄,信心不足。”
為此,羅田理工應勢而為,謹記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創新了全新的德育內容和育人模式,通過八大行動:“立心鑄魂”行動、“青春告白”行動、“篤志潤德”行動、“共情共鳴”行動、“固本培元”行動、“同頻共振”行動、“激情追夢”行動、“奮斗圓夢”行動,幫助學生樹立“中國夢”思想,打造中國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防、疏”結合,持續開展亮點挖掘、心靈喚醒、習慣養成等活動,極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防:常態化的邀請檢察院、消防、司法局等部門,來校開展法治講座;月月進行安全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全年開展禁手機、禁煙、整治宿舍等“兩禁一整治”活動,防止學生不良習性滋生。
疏:輪番開展文明評比、演講比賽、書畫展覽、紅歌競唱等文化活動。開設剪紙、葫蘆絲、書法等20多個文化社團,為學生興趣特長厚植土壤,挖掘學生閃光點。
同時,通過以賽促學、校企合作,錘煉工匠之技。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與文盛模具、一方山水凱萊大酒店、燕兒谷公司等企業開展學徒制教學,培養能工巧匠。
分管學生工作的金蓬說,一防一疏,讓學生心中有戒,行動有力,眼中有光,也打造立德樹人的“理工模式”。
如今,在羅田理工,看不到玩手機、抽煙、打架的學生。學生更多是在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里,開啟人生蛻變之旅。
高三學生汪蝶感言,中考失利,讓我一度有些灰心。來理工后,我看到了自己的長處,也重拾了信心。我相信,通過努力,自己也能考上好的大學,也將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張勝松主任說:“我到理工任教之前和許多人一樣,都認為:理工的生源差,來讀書的都是沒有出路的。來了之后才發現,理工恰恰是給了那些所謂的差生一條很好的出路!”
該校成功的育人模式引起了業界關注。2016年,學校負責人馮建民被省教育廳聘請為職業教育專家組成員,成為我省職業教育發展的參謀和助手。

羅田理工中專學生獲全國技能大賽(網絡布線項目)團體二等獎
C 順勢而為,構筑民主特色的理工文化
在羅田理工有這樣一種說法:校長是最沒有權的。小事主任說了算,一般事情分管領導說了算,大事開會大家說了算。
為何?
源于羅田理工特有的校園文化內涵。
在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對辦學經驗不斷總結,不斷自我革新,形成了根植于羅田理工的校園文化譜系,特別是管理文化。
如,“教職工管理29條”為教師言行劃定29條硬杠杠,作為全體教職工的行為指南。
經費支出的“三個兼顧”原則。即學校經費支出要兼顧“教職工福利待遇穩步提高,學校發展不能落后,債務不能增加。
財務管理的“鐵板”原則。學校財務事宜必須是“鐵板一塊”,無任何差錯和漏洞,經得起任何檢查、審計。
學生行為習慣的“兩禁一整治”。校園禁煙、禁手機,整治宿舍環境。
學生管理的“四條紅線”。將學生打架、侮辱威脅老師、實施校園欺凌、放校園貸等四種定為校內高壓線,一旦觸犯,一律從嚴處理。
學籍管理“三個一律”。凡開除的學生一律不得再接收回校;凡要求轉入的學生經審核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接收;凡流失的學生一律注銷學籍。
學生活動的“兩操一歌一活動”。學生統一校服著裝,每天做好早操、晚眼保健操、課前唱歌,每周開展半天的課外活動。
此外,還有以幸福工作、學習和生活為內涵的“幸福理工”文化。馮建民說,這些文化來源學校對化解具體問題的實踐,是順勢而動,耕植于學校發展之中,具有很強的理工烙印。
如,“三個兼顧”原則,是因為學校經費曾一度非常困難,但錢既不能不花,也不能亂花,怎么辦?
于是在反復總結中,明確了“三個兼顧”的思想,其中,前兩個“兼顧”明確了資金的主要用途,必須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和學校發展,后一“兼顧”,即要求資金來源,不能靠舉債,而只能是向上爭取項目,對內挖掘潛力。
在長期的堅持和不斷的完善中,這些緊盯問題,自我革新的系列措施,逐漸形成了“幸福理工”、“三個兼顧”、“兩禁止一整治” “兩操一歌一活動”等8大校園文化,也催生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以制度說話的民主“理工文化”。
文化衍生出力量,破解了職業教育的一個個痛點、難點,整治了庸懶散等不良風氣,營造了風清正氣、純潔文明的校園新氣象。
同事之間、師生之間空前和諧,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校園里充滿笑聲和歌聲。大家都以身為理工人而驕傲。

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
D 借勢而起,擦亮職業教育的羅田理工品牌
7年砥礪奮進,羅田理工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已顯。
站在校園里,觸摸到每一寸土地都駘蕩著發展的沖勁,感受到每一位教職工都涌動著干事的激情。
羅田理工副校長王永輝自豪地說:“這些年,無論是師德師風、辦學條件,還是辦學水平,都顯著提升,并徹底改變了多年來招生難的被動局面,2021年,招生人數突破1500多人,創近十年新高。”
他坦言,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除了自身努力,還與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近年,借力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紅利,學校乘勢而起,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先后投資1200萬元建成標準運動場,投資2000萬元興建教學大樓,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羅田縣公共實訓基地。
最讓理工人驕傲的是, 2015年以前,學校負債過半個億,每年利息高達300多萬元,學校基本上靠借債發展。這幾年,學校對上爭取項目、對內挖掘潛力,硬件升級投入資金達7000多萬元,不斷提升職工待遇,還化解了2000多萬元債務,基本擺脫了財務困境。
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硬件條件、一流的育人水平,擦亮了“羅田理工品牌”,學校影響力與日俱增。
近年來,學校參與了大量的國家級、省級活動。先后獲得教育部六項“1 x”試點項目,成為省教育廳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全省教學診改試點學校等。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計算機技術應用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018年,學校舉辦了全省中職技能大賽的計算機網絡布線賽項,這在全省縣級職校中極其少有。
“近幾年,教育廳主導分配的中職發展獎補資金,在全省同類學校中所獲得金額我校名列前茅。2019年,湖北省首批三個縣級公共實訓基地項目之一落戶我校。”鄭紅雙主任自豪地說。
同時學校也充分利用職教優勢,服務地方發展。通過技能培訓,積極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及縣內工業園區企業培訓行業人員1萬多人。
2020年,羅田縣委縣政府批準了學校新增120畝校園用地的申請。未來五年,辦學規模將擴大一倍,達到7000人,這意味著,羅田理工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將再寫新篇章。